1.高二語文《淚珠與珍珠》課件
教學目的:
1、理解淚珠與珍珠的關系,感受作者的情懷。
2、作品寫作上給我們的啟示。
教學重點:對本文主旨句的理解
理解作者為何以淚珠與珍珠為題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
二、導入:舊小說中的描寫:"眼淚就像斷線珍珠般的滾落下來。"引出本文中白居易和阿拉伯詩人編的故事關于淚珠和珍珠的描寫。引入本課。
三、介紹珍珠形成的過程,強調艱苦。一粒粒的珍珠比做一滴滴的眼淚。引出感悟。
四、感悟:生命的歷程是悲苦的卻也是如此的壯美。牡蠣努力排沙的過程越艱苦,珍珠的形成越圓潤晶瑩;人們閱歷越多經歷越豐厚對人生的體驗越深刻,人生就越有價值。從這點看,人生的體驗就好比珍珠一樣珍貴,眼淚正是這個悲苦美麗過程的載體。即,眼淚本來不珍貴,珍貴的是"為何而泣"的"何"!
五、本文寫的是"何"?
分解若干問題:
1、作者寫了幾種淚珠?能否顛倒來寫?
2、主旨句的分析,是否是重復的寫?
落實:
1、書中的淚:少女情懷,只是喜愛文學句子本身的美。天真(真情、激情、深情)
現(xiàn)實的淚:親情淚、奮斗淚、慈悲淚、感恩淚
這四種淚因何而落淚:親情淚--為故鄉(xiāng)為親人而落淚;奮斗淚--戰(zhàn)勝艱苦的的艱辛之淚;慈悲淚--為蕓蕓眾生的苦痛和罪孽而落淚;感恩淚--感激他人而純潔真摯的涕淚交流。
由為一己而流的淚到為仁愛、為大眾、為真誠而流的淚,像珍珠一樣的寶貴。慈悲淚、感恩淚是作者感悟到并追求的人生高的崇高境界。
2、內容上的層層深入;結構上注意,"讀到""難怪""這也就是"。
六、作品在寫作上啟示。
1、主旨句的貫穿,即散文的神。
2、課文第二段關于具象與抽象對比的例子,在本文的寫作上的確是給作者"多了一層領悟",給我們寫作上也應該有啟示。
作者把抽象的人生體驗具體為淚珠,而淚珠又具體為珍珠,淚珠本身并不珍貴,珍貴的是深刻的人生體驗,淚珠是人生體驗大喜大悲的代言,由這個中間載體把人生體驗和珍珠就很好的聯(lián)系起來了,也使讀者加深了對"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的深刻內涵。
2.高二語文《淚珠與珍珠》課件
教學目的:于誦讀中體味文章蘊涵的情感和意義。
課文類型:讀本課文。指導自學為主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今天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琦君的一篇散文《淚珠與珍珠》。很多同學也許是第聽到琦君的名字,其實前年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橘子紅了》就是琦君的作品。影片唯美的風格、傷感而復雜的人物關系給看過電視的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琦君的這篇文章,我想我們從中獲取的也許會更多。
這篇文章比較短小,先請同學們花幾分鐘的時間把它讀完,如果讀起來有困難,不妨結合一下課文后面的自學提示。
等讀完后請同學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自讀時注意提醒同學們給語段標號。
二、初步感知,確定學習目標。
請一組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你讀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說得很好,看得出來同學更多的還是著眼于對琦君文章中淚珠的寓意和哲理的關注。我們今天就把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定在:體味文章中蘊涵的情感和意義。
三、配樂朗讀,提問指導分析課文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更何況是這樣一篇優(yōu)美富有哲理的散文。讀中見出作者情讀者情。
老師愿意為同學作一個示范朗讀,同學們呢,則帶著思考,在心里默讀,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琦君寫淚珠寫了幾種眼淚?也就是琦君從幾個角度來寫淚珠?
教師在音樂中朗讀;
然后請同學思考后,回答朗讀前提出的問題。
。ㄌ崾荆喊凑瘴恼聦懽鞯捻樞騺韺ふ,抓住關鍵詞語?梢赃呑x邊分析。)
總結:骨肉分離的眼淚、親子的愛憐之淚,生命的'奮斗之淚、不為一己的慈悲之淚、為人類獻身的感恩之淚。
繼續(xù)提問:這種種眼淚可不可以顛倒順序來寫?為什么?
不可以。這些眼淚的順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它們可以分為兩大類:小我的淚,大我的淚。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既然要歸類,就找概括的詞語)
繼續(xù)提問:假如把這些眼淚比做珍珠,那么貫穿起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線,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這幾次的出現(xiàn)是不是簡單的重復?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請同學回答,可以相互補充。答案比較開放,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同學們剛才的理解和分析都很深刻很好,綜合剛才的分析,我們看到這句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從結構上說起著引領貫串全文的作用;從內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體驗,無論是骨肉分離的淚、憐子之情的淚,還是生命奮斗的艱辛之淚、不為一己悲歡的慈悲與無私的淚,它們都使我們眼睛更清澈,使我們心靈更明凈與溫厚。這些包含著人生豐富高尚的情感的淚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間美麗寶貴的珍珠,我想這也是這篇文章取名為《淚珠與珍珠》的一個原因吧。
3.高二語文《淚珠與珍珠》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會文中蘊涵的豐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2、過程與方法:在反復品讀的基礎上,進行仿寫式拓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淚珠中蘊涵的真、善、美,懂得要愛和感恩這個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2、品味淚水中包蘊的真、善、美。
【教學構想】以標題為切入點,以淚珠與珍珠的關系為主線。
【媒體設計】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成長歷程中,你的喜怒哀樂一定曾幻化成晶瑩的淚珠。那是在什么時候?假如讓你把它流瀉于筆端,你會怎么寫?
生活中,我們或感動或憂傷,或喜悅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淚珠,我們撿起淚珠,串成生活的收獲,感恩生活的賜予,讓我們的人生因豐厚而沉甸。有人說,會流淚的人,是高尚的人。今天,讓我們走進臺灣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賞她的散文《淚珠與珍珠》。
2、介紹作者:(多媒體投影)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古人云:“題者,額也。”一篇好的文章,我們能從標題中讀出許多信息,比如線索、對象、范圍、題材、體裁等等。請看本文的標題“淚珠與珍珠”是什么關系?
2、從文章的題目看,這篇文章寫了不少關于淚珠的故事,請跟著老師的范讀,輕聲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中都寫了哪些“淚珠”?
【解說】有書中寫到的眼淚、骨肉分離的眼淚、親子的愛憐之淚,生命的奮斗之淚、不為一己的慈悲之淚、為人類獻身的感恩之淚。(書中淚、分離淚、親子淚、奮斗淚、慈悲淚、感恩淚)
三、自主探究:
1、有人認為本文的主旨是思鄉(xiāng)懷人,開頭寫“書中淚”似乎與此關系不大,你認為呢?
【解說】開頭寫“書中淚”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憂患備嘗之余,才能體會杜老“眼枯見骨”的哀痛”這個過渡句,為下文寫“生活淚”作鋪墊。
2、在“生活淚”幾節(jié)里,作者已從淚水中探詢到人間親情的真諦,體悟到人生的境界。因此有人說,作品的后作者選取了流淚觀音的故事和信徒為耶穌流淚的故事,有畫蛇添足之嫌。你認為呢?
【解說】如果“生活淚”主要著眼于人間親情,那么“感恩淚”和“慈悲淚”則著眼于人生境界,使文意由前文的“一己之淚”升華為“人類之淚”。
這些淚可以分為小我的淚和大我的淚兩種;眼淚由實轉虛,境界由低到高,也反映了作者對“眼淚”認識的逐步提高。
3、假如把這些眼淚比做珍珠,那么貫穿起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線,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這幾次的出現(xiàn)是不是簡單的重復?
【解說】這句“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從結構上說起著引領貫串全文的作用;從內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體驗,使我們眼睛更清澈,使我們心靈更明凈與溫厚。這些包含著人生豐富高尚的情感的淚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間美麗寶貴的`珍珠,我想這也是這篇文章取名為《淚珠與珍珠》的一個原因。
4、文章題目為“淚珠與珍珠”,可文中很少談到“珍珠”?煞癜盐念}改為“淚珠”或“珍珠與淚珠”?如果不可以,那么“淚珠和珍珠”到底是什么關系?
【解說】本文以淚珠為物線,以“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為思想紅線,這種“彩線竄珠”的結構使全文“散得開、收得攏”。本文除了思鄉(xiāng)懷人之外,還蘊含著老人憂患和痛苦可以轉化為人生財富的人生哲理。
標題中的“淚珠”和“珍珠”的關系應當是比喻關系:那種飽和著人生體悟的純真而博大的淚珠才是晶瑩剔透的珍珠。琦君正是以一顆純真、博大的愛心熱烈地擁抱人生,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
四、拓展延伸
照片是生活的真實記錄。下面的照片,你能讀懂哪個淚水中的情感?哪張照片可以喚起你記憶中塵封的往事?(每張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什么樣的淚?并說說我們能從這個淚中悟出什么呢?)
五、仿寫式默寫演練:
古今中外,文人騷客無不以“淚”抒己心,洗人心。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杜甫在《蜀相》中流下了嘆惋之淚以自勉:“出師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崩钌屉[在《無題》中則流下了愛情之淚以訴衷腸:“春蠶到死絲方盡,______________。”宋代詞人柳永在與心上人別離之際,流下了愛情之淚以傳情:“___________,竟無語凝咽。”白居易則在《琵琶行》中流下了同情淚以自勉:“_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馬青衫濕!
現(xiàn)代詩人艾青在烽火連天的歲月,流下了愛國之淚以礪志:“___________?因為我愛這土地愛的深沉!”琦君女士在《虞美人》里寫道:“錦書萬里憑誰寄,過盡飛鴻矣。柔腸已斷淚難受,總為相思不上高樓!彼飨碌膭t是海外赤子的_______之淚。
六、課文總結:
林肯作為偉人有過流淚的經歷,作為一名平凡的中學生我們也有過自己暗暗流淚的時候。我們是帶著淚水步入知識殿堂的。我們應該深深領悟到:流淚的過程就是不斷奮斗的過程。只有從奮斗中我們才能得到珍貴的收獲。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淚珠就沒有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