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小時候家里貧窮,只好到醴泉寺一間僧房中去讀書。寺前有一片蒼翠的竹林,山下溪流環(huán)繞,環(huán)境十分幽靜。范仲淹在這里讀書,經(jīng)常獨自挑燈讀到深夜。他的生活十分貧苦,每天晚上用糙米煮一鍋粥,等到凝凍以后,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充饑,沒有菜,就沏上一些鹽水浸泡的野菜,用來佐餐,這就是被后世傳為佳話的“斷齏畫粥”的故事。
冬去春來,范仲淹不知不覺在醴泉寺苦讀了三年,寺中長老想試試他的學問如何,于是口占一聯(lián):“芳草春回依舊綠”,令其應對。范仲范心入佳境,欣然而賦:“梅花到時自然香!遍L老捋須微笑,連聲稱好。
二人踏著黃昏暮色,來到翠竹蒼蒼,巨石錯列的反園,長老略事沉吟,又制字謎一則:“竹林高高留僧處!
才思敏捷的范仲淹細細一想,拱手回曰:“妙哉,妙哉”,接著便道出了謎底。
那長老頻頻點頭,笑道“爾可出山求仕了!
你能猜出這是個什么字?
謎底:“等”字。
【篇二】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在清代的詩人中,王士禎堪稱佼佼者。
當時,康熙皇帝的身旁有一位文學侍臣張英,常在圣上面前極力推薦他?滴跤谑钦僖娡跏康,御筆一揮寫了個字,命他以此為題寫一首詩獻上。
王士禎雖是大詩人,但反應卻較為遲緩,再加上皇帝在一旁坐等,頓時緊張得汗流浹背,憋了半天也想不出半個字來。
張英見狀暗暗叫苦,只好在一旁代替他寫了一首,然后揉成小團悄悄放在他的桌角上。王士禎照抄了一份,這才交了卷。
康熙接過詩箋,一字一句吟道:
“凝翠掛金垂絡(luò)絲,臨風搖曳舞芳姿。
異株吐絮漫香霧,正是歸棹系纜時!
讀完對張英笑著說:“都說王士禎的詩詞風骨神逸,別具一格,依朕看與你的文采差不多!
張英忙推諉道:“哪里,王兄是詩家大手筆,下官豈敢相比!闭f罷私下竊笑,鬧得王士禎吱吱唔唔,哭笑不得。
你能猜出皇帝當面出了個什么詩題嗎?
謎底:“柳”。
【篇三】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唐朝時期,湖北有位詩人孟浩然,和王維是好友,兩人都擅長以五言詩吟詠自然景物,在唐代詩壇上獨樹一幟,世稱王孟詩派。但就是這樣一位享有盛名的大詩人,在科舉應考中屢遭失敗,年過四十,還是一介布衣。
一天,王維邀孟浩然到翰苑讀詩論文,恰遇玄宗皇帝駕到,孟浩然一時不及回避,便在床側(cè)躲避。王維見了玄宗,不敢隱瞞,便將浩然來訪事相告,玄宗微微笑曰:“朕早就聽說他的名字了,愿賜一見!
玄宗當即召見了孟浩然,并要他當面吟詩,孟浩然于是以悠揚緩慢的聲調(diào)吟詠了自己的一首近作《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冷笑不語,未置可否。
時值盛夏,玄宗略一沉吟,嘲笑道:“孟才子在詩中自傷不遇,朕倒想當面試才。”說罷,笑吟詩謎兩句:“荷花露面才相識,梧桐落葉又離別!
孟浩然沉思片刻,以詩作答:
“一戶沒有墻,好漢內(nèi)中藏。
人說像關(guān)公,吾云是霸王。”
玄宗點頭稱是,一笑而去。
你知道二人所詠何物嗎?
謎底:“扇”。
【篇四】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這年春天,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就跋山涉水來到成都看他。這天,兩人在花間小酌,酒過三巡,李白面對桌上的小菜,酒興盎然,隨即吟道:“有洞不見蟲,有巢不見蜂。有絲不見蠶,撐傘不見人!
杜甫聽后說:“李兄之作是一謎面,我也用同底謎面答之:兩頭尖尖像只棱,鉆進泥里扎個窩,有人說它心眼少,有人說它心眼多。”
杜甫吟完,兩人相視而笑。幾天后,李白要走了,杜甫滿屋瞅瞅,想找點禮物送給朋友,最后想了想,找出文房四寶,寫道:左十八來右十一,十八十一在一起,左邊給你柴火燒,右邊給你糧食吃。杜甫寫完,說:“這詩是一字謎,打一字,李兄若想我,就看看這首詩吧!
這兩個謎語的謎底究竟是什么?
謎底:前兩個謎面的謎底是“藕”。后為杜甫的“杜”字。
【篇五】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明朝年間,有位飽讀詩書,準備進身仕途的文弱書生姓白名簡。
一年元宵燈市,到處火球噴薄,爆竹崩訇。彩燈百種千樣:有的是飛鴻狡兔、虎豹蟲魚;有的是天孫織錦,龍女踏青。坐在表兄開的“玉龍酒店”飲酒觀燈的白簡,不禁詩興大發(fā),脫口而吟:“一到上元相慶賞,家家燈火樂春情!
恰巧微服私訪的永樂皇帝也在這家店里喝酒,聽此書生所吟,語言率真明朗,秀美天然,神來之筆似從胸臆間流淌而出,感到這書生懷文抱質(zhì),不同凡俗,便再出一謎試其才思:
骨頭零零星星,
皮膚薄薄輕輕。
問得什么頑疾,
佳人熱火燒心。
白簡朝這“算命先生”拱了拱手,道出了謎底。永樂皇帝見白簡文思敏捷,十分喜愛。臨別,故意向白簡借用胭脂寶褶。白簡欣然應允。
永樂皇帝回到宮里,即封俊逸書生白簡為招寶狀元,巡案河南。
你知道皇帝所吟詩謎,系詠何物?
謎底:“燈籠”。
【篇六】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于謙是明朝時的將領(lǐng),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寫詩是他平時的樂趣。
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全文是: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惟留清白在人間。他把這首詩交給書童,讓他上街買詩中所寫的東西。
書童以為主人讓他去買詩書,他拿著這首詩跑遍了街上的每一家店鋪,也沒有買到這樣的詩書。于謙只好另派書童去買,這個書童對這首詩經(jīng)過多次的讀念琢磨有把握地跑了出去,很快就買回了一塊磨刀石、一把鐵釘子,半口袋麥子和豆子。
于謙問他為什么買這幾種東西,書童高興地說:“磨刀石是經(jīng)過千錘萬擊來自深山;鐵釘是鐵打而成是烈火焚燒若等閑;麥子磨成面粉是粉骨碎身全不惜;豆子經(jīng)過加工做成豆腐是惟留清白在人間!庇谥t聽了書童的回答后說:“這些東西不是我要買的東西,我只是要買一種東西!
最后于謙只好另派一書童去買,這個書童先將這首詩仔細地讀了又讀,又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經(jīng)過反復推敲,飛快地跑出去,很快地就背回了一筐東西。
于謙看后非常高興,這正是他所需要的東西。
小讀者,你知道這筐里盛的是什么?
謎底:石灰
【篇七】經(jīng)典簡短謎語小故事
孔子有七十弟子。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古時候,字都刻在竹板上,顏回讀了許多書,也學會了作文章,很想幫助老師著書立說,但他書刻得太慢,就請來當時有名的木匠魯班替他刻。魯班手藝高超,他一邊聽顏回念,一邊用鑿子刻,又快又好,不一會兒就把竹板都刻完了。
書刻完了,魯班說:“孔子好是好,就是不愛勞動,種田做工的事都不行,因此,我不太贊成他!”顏回說:“孔子學問很高,他每天講學,根本沒空做工……”魯班說:“孔子學問高,我刻個字他若認得,我也拜他為師。”顏回說:“已經(jīng)沒有竹板了,你就說怎么動鑿子就行,說不定我都認得!”魯班說:“豎鑿六下橫鑿九下!鳖伝芈犃四康煽诖簦肓税胩煲矝]答出來,就去請教孔子。
孔子說:“魯班要答案給沒給期限?”顏回說:“他臨走時只伸了3個指頭!笨鬃訂枺骸3年?”顏回搖搖頭說:“不能這么長吧!”“那么3個月吧?”“也太長吧!”孔子說:“那他是叫我們在3日內(nèi)回答他吧!”
第3天,魯班問顏回:“孔子猜到?jīng)]有?”顏回把他同孔子的對答從頭至尾講了一遍。魯班說:“他到底學問高,猜對了!笨深伝厝匀幻稍诠睦。
請您猜猜魯班要刻的是什么字?
謎底:“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