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0~21頁例1及想想做做1~5。
教學構想:
例題首先呈現了三幅涉及長度單位“千米”的圖片,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而產生認識千米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千米。這里的介紹包含了三個要點:第一,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而且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第二, 指明了它的應用范圍,作為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通常被用來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稱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了解上述內容后,再引導學生思考“1千米有多長”這個核心問題,聯系他們的具體感受,進一步明確:10個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這樣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在掌握千米基本含義的同時,初步形成對1千米實際長度的體驗。后,再要求學生聯系學校環(huán)形跑道的長度,試著說說“大約幾圈是1千米”,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豐富對1千米實際長度的體驗。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單位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ò鍟好、分米、厘米、毫米)
提問:這是四個不同的長度單位,回憶一下,我們一般將這些單位用在什么地方?
談話:我們以前學習過上面這四種長度單位。知道了每個單位的實際長度大約有多長,測量長度時會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比如較短的長度可以用厘米做單位。比較長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那如果有更長的長度,會用什么長度單位呢?
。ㄗ寣W生創(chuàng)造更大的長度單位:十米、百米、千米……著重介紹千米)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知道了千米,你想知道千米的哪些知識?
。ㄓ卸嚅L?和其他長度之間的關系?用在什么地方?)
2、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3、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4、出示教材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ㄗ寣W生課前去操場跑100米,課件出示操場圖示,從起點開始標注100米跑道)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照樣計算,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
(課前布置讓學生計時、計步)
結合交流討論:學生走2000步的路大約1千米,走15分鐘的路大約1千米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說明:把幾千米換算成米作單位的數,可以想1千米=1000 米,幾千米就是幾個1000米,從中得出結果,比如4 千米就是4 個1000 米,等于4000米;反過來把米作單位的數換算成千米作單位的數,可以想要換算的數量里面有幾個1000米,得出千米作單位的數,比如3000米里有3個1000 米,等于3千米。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2、強化千米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huán)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先找出速度快的和慢的連線。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小結:選填長度單位時,要聯系實際的距離和數據。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作業(yè)設計
1、比大小
2千米○2000米 1千米○900米 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 95毫米○10厘米
2、學校運動場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東東家、成成家和學校再同一條直線上,東東家距離學校3千米,成成家距離學校2千米,東東家距離成成家多少千米?
【篇二】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千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xù)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課桌長約10()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大約是100米,你怎么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fā)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僖蝗200米,5圈是1千米。
、谝蝗250米,4圈是1千米。
、垡蝗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huán)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并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篇三】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千米》教學反思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課前我布置學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時間,大約幾步,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測一測家到學校的路程有多長。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復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第7頁,《認識千米》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千米這一度量單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難點是將千米這一概念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形成正確的認知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并讓學生比劃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然后從測量鉛筆的長度到測量教室的長度再到測量從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明白:計量路程等的長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從而比較自然地引入“千米”。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也叫“公里”),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嗎?在哪里看到過?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為了使學生能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在課前我選了幾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進行測量,利用摩托車的里程數記錄下了每個地方到學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先讓學生估計從學校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