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經(jīng)典長篇傳統(tǒng)民間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寫詩1000余首,他的詩雄奇豪放,把我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潮,對后世和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后人尊為“詩仙”。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蓮地區(qū)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腿四樕下冻鍪纳裆,轉(zhuǎn)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伯伯,您遠(yuǎn)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zhuǎn)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yán)畎椎牟艑W(xué),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胡須,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rèn)真思考了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后,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李白不到10歲時,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家鄉(xiāng)。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當(dāng)?shù)赜袀姓胡的鄉(xiāng)紳(shēn)自以為有學(xué)問,看不起別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當(dāng)著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聯(lián):“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這個上聯(lián)含有當(dāng)?shù)厝齻地名,因此是一個很難對的上聯(lián)。誰知李白隨口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边@個下聯(lián)前后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xiāng)紳很不服氣,他又指著墻上的一幅畫讓大家看。那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壇,睡在崖邊,壇口朝外面流著酒。胡鄉(xiāng)紳以畫為題又出了副上聯(lián):“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xiāng)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xiāng)紳本想借聯(lián)譏笑李白,誰知反被李白針鋒相對嘲諷了一番,大家一看胡鄉(xiāng)紳肥胖如豬的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胡鄉(xiāng)紳羞得滿臉通紅,還想找個機會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領(lǐng)眾人到花園散步,只見荷花池里有幾只小鵝浮在水上,游來游去,便靈動一動,對李白說:“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當(dāng)然明白胡鄉(xiāng)紳的用意,回頭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見一只烏龜伸出頭來,便應(yīng)聲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巨猾!”
【篇二】經(jīng)典長篇傳統(tǒng)民間故事
黃帝的時候,有個名叫寧封的人,家住在一條河沿岸的一個部落里。他母親是個捏陶泥坯的,寧封三歲時就跟著母親來到窯場。他最愛學(xué)著媽媽的樣兒捏各種各樣的盆盆罐罐。母親看他聰明好學(xué),就教會了他捏制各種陶坯的手藝。年復(fù)一年,斗轉(zhuǎn)星移。寧封長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專門從事燒陶。
寧封受母親的感染,對工作很負(fù)責(zé),他專心專意地捏呀燒呀,可是燒出的陶器總覺得不滿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體不正。寧封子說他對不起部落的人們,每天除了上窯場工作,就躲進(jìn)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觸,連妻子和他說話,他也不理。
他就這么悶悶不樂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飯食,用陶缽給他端回來吃。寧封吃著,想著,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撲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過飯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會。說來也怪,往日里寧封根本睡不著,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嚕呼嚕地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他夢見自己腳踩著五色的彩云,去了一萬個國家,各處的人們送給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樣式別致,有尖底的,有圓的,有方的,還有帶蓋的,并且畫了彩色的花紋和各種各樣的圖案,簡直使人眼花繚亂,只當(dāng)?shù)搅颂鞂m。
寧封高興地笑了,笑出了聲,也笑醒了。他連忙把自己的夢告訴了妻子。妻子也興奮地說:“好呀,你還不如到外面轉(zhuǎn)轉(zhuǎn),多看一看別的部落的陶器,或許就能制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聽了妻子的話,就趕緊收拾行囊。部落首領(lǐng)知道了寧封的打算,送給他一匹馬,寧封騎著馬就出發(fā)了。寧封一去兩年。妻子盼呀盼的,總算把他盼回來了。
他拉回來一車陶器,整天鉆在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較呀,描呀畫呀,又取來砂泥盤一盤、捏一捏,沒頭沒尾的。
這一天,天還沒亮,他就叫醒妻子,兩個人摸黑來到窯場和砂泥。泥一和好,寧封就坐在草席上盤陶坯。他一會盤一會捏,妻子端來飯也沒吃。太陽都直射頭頂了,他還在干著。妻子嗔怪地給他戴了一頂竹籬,又端詳著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興地說:“好呀!真好呀!”
寧封逗趣地說:“比我夢見的還好看哩!”
一個一個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陰干?旄闪耍拮泳偷艅愚D(zhuǎn)輪,寧封拿著陶坯在轉(zhuǎn)輪上磨。磨光后,寧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畫圖案。他們不再重復(fù)畫過去簡單的圖形和直線條。
寧封的妻子特別心靈手巧,天上飛過一只小鳥,唧喳地一叫喚,她就幾筆畫出一個飛動的小鳥;地頭跑過一只梅花鹿,也沒跑出她的手,她讓它靜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們捕魚的魚網(wǎng)和捕回的鯉魚,也畫在陶盆上。
快到收獲季節(jié)了,想象收獲后全部落的人們在廣場的歡慶場面,她就在陶缽上畫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潑熱烈,連寧封都稱贊她畫得好。
后來,他們又畫出一套變形的圖案,好像不太像,卻很傳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們還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紋,拿繩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紋,有時也給陶罐做了幾圈的堆紋、蛇紋。最有意思的是罐蓋的把手,他們把蓋把捏成各種動物的形象,鳥頭上刺著錐紋,小獸頑皮地站立著,還有張大嘴呼叫的人頭。
一日日的辛苦,幾年的心血,寧封終于制出了非常美觀的陶器。這些既好看又實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愛,交換到外部落,也很受歡迎。
部落首領(lǐng)把寧封制的陶罐獻(xiàn)給了黃帝。黃帝看到這樣渾圓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細(xì)地欣賞著上面的彩色圖案,連聲說:“好,好!天下竟有這樣的人才!”
黃帝立即派人把寧封請到了宮中,詳細(xì)地詢問了陶罐的制作情況,就委派寧封為陶正,專門管理全國的制陶工作。
從此,陶器就一直為人間作著貢獻(xiàn)。
【篇三】經(jīng)典長篇傳統(tǒng)民間故事
清明時分,西湖岸邊花紅柳綠,斷橋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麗畫面。突然,從西湖底悄悄升上來兩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會從水里升出來呢?原來,她們是兩條修煉成了人形的蛇精,雖然如此,但她們并無害人之心,只因羨慕世間的多彩人生,才一個化名叫白素貞,一個化名叫小青,來到西湖邊游玩。
偏偏老天爺忽然發(fā)起脾氣來,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白素貞和小青被淋得無處藏身,正發(fā)愁呢,突然只覺頭頂多了一把傘,轉(zhuǎn)身一看,只見一位溫文爾雅、白凈秀氣的年輕書生撐著傘在為她們遮雨。白素貞和這小書生四目相交,都不約而同地紅了紅臉,相互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說:“多謝!請問客官尊姓大名!蹦切溃骸拔医性S仙,就住在這斷橋邊!卑姿刎懞托∏嘁糙s忙作了自我介紹。從此,他們?nèi)顺3R娒,白素貞和許仙的感情越來越好,過了不久,他們就結(jié)為夫妻,并開了一間“保和堂”藥店,小日子過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難病癥,而且給窮人看病配藥還分文不收,所以藥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遠(yuǎn)近來找白素貞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將白素貞親切地稱為白娘子?墒,“保和堂”的興隆、許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卻惹惱了一個人,誰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為人們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燒香求菩薩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天,他又來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給人治病,不禁心內(nèi)妒火中燒,再定睛一瞧,哎呀!原來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條白蛇變的!
法海雖有點小法術(shù),但他的心術(shù)卻不正?闯隽税啄镒拥纳矸莺螅驼障氩鹕⒃S仙白娘子夫婦、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許仙叫到寺中,對他說:“你娘子是蛇精變的,你快點和她分手吧,不然,她會吃掉你的!”許仙一聽,非常氣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對我的情意比海還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會害我,何況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離棄她呢!法海見許仙不上他的當(dāng),惱羞成怒,便把許仙關(guān)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許仙回來。一天、兩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終于打聽到原來許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給“留”住了,白娘子趕緊帶著小青來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請法海放回許仙。法海見了白娘子,一陣?yán)湫,說道:“大膽妖蛇,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娘子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只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fēng)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連忙脫下袈裟,變成一道長堤,攔在寺門外。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波浪再大,也漫不過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實在斗不過法海,后來,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將白娘子收進(jìn)金缽,壓在了雷峰塔下,把許仙和白娘子這對恩愛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離金山寺后,數(shù)十載深山練功,最終打敗了法海,將他逼進(jìn)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從此,她和許仙以及他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離了。
【篇四】經(jīng)典長篇傳統(tǒng)民間故事
武松在離景陽岡不遠(yuǎn)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著哨棒,腳步不穩(wěn)地正想向景陽岡走去。店家追出來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岡上有只老虎,已經(jīng)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蔽渌陕犃耍α诵φf:“你休來嚇我,便真?zhèn)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著酒興,大步走到景陽岡下,看見一棵大樹,刮去了一塊樹皮,上面寫著兩行字:“最近景陽岡出現(xiàn)了老虎,凡是來往行人,在中午時分成群結(jié)隊過岡!蔽渌煽戳,笑著說:“這準(zhǔn)是酒店老板嚇人的玩意兒,好讓人們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么!”于是,對告示置之不理,依舊拖著哨棒走上山岡。
走不到半里路,看見一座破廟。廟門上貼著一張縣衙門的布告。武松看了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轉(zhuǎn)身回去,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自言自語:“怕什么!既然來了,倒要上去看看。”
這時候正是初冬,晝短夜長,天很快就黑了。武松一路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又喃喃自語:“明明是人們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里有什么老虎!”
武松走了一陣,覺得酒力發(fā)作,渾身燥熱,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開,直朝亂樹林子走去。他看見一塊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陣狂風(fēng),接著“撲”的一聲,從亂石叢林后面跳出一只吊睛白額的猛虎來。武松不由“哎呀”一聲,連忙從青石板上翻身下來,拿起了哨棒,閃在一旁。那老虎又饑又渴,兩只前爪在地上輕輕一按,朝著武松縱身撲來。武松吃了一驚,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老虎撲過來,只一閃,就閃在老虎背后。老虎往背后看人是很困難的,于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來。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老虎沒有掀著武松,大吼一聲,就像半空里打了個霹靂,震得地動山搖。接著它倒豎起鐵棒似的尾巴一掃,武松急忙又閃在另一旁。原來老虎傷人,就是這一撲、一掀、一掃;這三下子不成,氣焰也就減了大半。
那老虎沒掃著武松,又大吼一聲,一兜撲了過來。武松見那老虎轉(zhuǎn)回身撲來,于是雙手揮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從半空中劈下來。只聽見“啪”的一聲響,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樹枝劈了下。來原來武松打得慌了,沒打著老虎,卻打在枯樹上,那條哨棒折成了兩截,只剩半截拿在手里。老虎更急了,咆哮著,張開大口又撲過來。武松一跳,退了十幾步遠(yuǎn)。那老虎兩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武松索性把手里的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手就勢抓住老虎的頭皮使勁往地上按。老虎拼命掙扎,武松用腳朝老虎臉上、眼睛亂踢。老虎疼得吼叫著,身子底下扒起兩堆黃土,扒成了一個坑。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黃土坑里,又亂踢了一陣子。那老虎已沒多大氣力了。這時,武松左手緊緊地按住老虎,右手舉起鐵錘般的拳頭,用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都噴出鮮血來,只剩下了一口氣,再也動彈不得了。
武松擔(dān)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斷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陣。眼看老虎連氣都沒有了,這才扔了哨棒,過岡去了。
【篇五】經(jīng)典長篇傳統(tǒng)民間故事
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約卒于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前444)左右。
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wù)——建筑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的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因為當(dāng)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jìn)度。
在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wù)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里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么這樣鋒利?于是,他把草折下來細(xì)心觀察,發(fā)現(xiàn)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xì)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yīng)該可以鋸斷大樹吧。
于是,依照他的想法,再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條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fā)明了,這為后代的木匠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
現(xiàn)在,木匠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chǎn)勞動,并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jù)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正在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的另一頭的。后來經(jīng)過多次實驗,母子倆想了一個辦法,他們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這樣,放線的時候,小鉤就能鉤住木料的一端,如此就代替了用手拉線,從此,魯班不再要母親的幫助,一個人就可以操作了。后世的木工為了紀(jì)念魯班的母親,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也用來紀(jì)念這個創(chuàng)造。至于“班妻”,說的是魯班刨木料時,起初總是要由他的妻子來扶著木料,他才能刨木條。后來,魯班改用了卡口,并把它釘在一塊很大的墊木上,用來頂住要刨的木條。這樣,這個卡口就被人們稱為“班妻”。
魯班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四處奔波,給別人干活。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準(zhǔn)備做面條,可是卻沒有面粉了。
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搗。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兒。因為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墒窃诋(dāng)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根本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魯班于是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
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里研磨著麥粒。
魯班不一會兒,魯班走過去一看,見石臼里的麥粒有不少已經(jīng)磨成了粉。魯班從這里得到了啟發(fā)。
回到家里后,魯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的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一個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不知道魯班做的是什么?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后轉(zhuǎn)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都高興得很,都稱贊魯班真是為人們立了大功啊!這就是兩千多年來,在我國廣大農(nóng)村曾經(jīng)普遍使用過的石磨。
魯班不僅是一個能為人民制造出各種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個杰出的機械發(fā)明家。
當(dāng)時,魯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諸侯爭霸,戰(zhàn)爭連年不斷。那時,每個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墻。守城的將士們關(guān)上城門,站在城墻上守衛(wèi)著。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過是弓箭、長矛之類,很難將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圍了幾個月,還是干著急,攻不下來。
魯國國王命令魯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魯班想來想去,想起了自己蓋房子時用過的短梯。踏著短梯,能登上房頂,要是造一個長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墻了嗎?如果在梯子上還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嗎?于是,魯班造出了“云梯”這種云梯能在平地上架起來,夠上高高的城墻,上面還可以站人射箭,F(xiàn)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從這個云梯發(fā)展演變而來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關(guān)于魯班造木鳶和木仙人的故事。
話說魯班成婚后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后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卻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他天天想,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的啟發(fā)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guān),騎上一試,果然能夠飛行很遠(yuǎn)。于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后,魯班就乘上木鳶,在機關(guān)上擊打三下,不一會兒就能飛回敦煌的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們就悄悄地沒有告訴父母。第二天大清早,魯班就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過不了多長時間,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的事。他們見兒媳有孕了,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再查問,媳婦這才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的事情說了,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究竟。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著木鳶回到了家中。這才解除他們父母的疑慮。老父親高興地說:“兒呀,你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吧!钡诙烨逶纾细赣H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guān)作了交待,他告訴父親:“要是只飛到近處看看,就將機關(guān)木楔少擊幾下;要是飛到遠(yuǎn)處去,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擔(dān)誤了我明天的工期。”
老父親將魯班的話記下后,就騎著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yuǎn)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呼呼的風(fēng)響,嚇得他趕緊閉上了眼睛,就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后,他睜開眼睛一看,自己已經(jīng)飛到了吳地。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面騎著一個白胡子老頭,還以為是什么妖怪,就圍了上去,不由分說,一陣亂棒就把老頭打死了,還把木鳶砍壞了。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父親出事,就又趕做了一只木鳶,飛到各處去尋找。他找到吳地以后,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jīng)身亡了。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之后,就雕了一個木頭仙人,讓他手指東南方。這個木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吳地就大旱無雨,這樣,吳地當(dāng)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后,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吳地之所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shù)。于是,便帶著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并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jīng)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后,對自己進(jìn)行報復(fù)的做法深感內(nèi)疚,立即將這木仙人的手臂砍斷了。這樣,吳地沒幾天,就降下了一場大雨,解除了旱災(zāi)。
這之后,魯班左思右想,認(rèn)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下大旱,百姓苦,這兩件都是自己干的蠢事。便將這兩樣?xùn)|西扔進(jìn)火里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師傅的生日,木藝工人十分注重這個節(jié)日,他們都要在這一天奉上“師傅飯”,供一代先師魯班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