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后感
對我來說,抗美援朝這一場歷時兩年九個月的戰(zhàn)爭,熟悉又陌生。
熟悉,來源于耳濡目染。我聽過長輩們講抗美援朝,學過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看過電影《英雄兒女》。我知道這是一場志愿軍歷經(jīng)千難萬險取得的偉大勝利,我了解舍身堵槍眼的黃繼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空中英雄蔣道平這些英雄事跡。
陌生,來源于紀錄片《為了和平》的觀看。這部紀錄片讓我認識到,對于這場戰(zhàn)爭,我很多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我所謂的認識只是淺嘗輒止、隔靴搔癢。這種感觸在第五集《萬眾一心》中尤為強烈。原來,在抗美援朝這場戰(zhàn)爭中,除了有像任西和一樣沖鋒在前、不懼犧牲的志愿軍,還有像吳志蓮一樣積極加入軍事干部學校的學生,有像吳保民一樣為前線制作炒面充饑的市民,有像田老漢一樣冒生命危險給志愿軍運輸物資的百姓,有像常香玉一樣義演為國捐獻戰(zhàn)機的戲劇演員,有像霍英東一樣運物資回大陸的港澳同胞……各行各業(yè),舉國之力,都是這場戰(zhàn)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原來,每一位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國家、家庭和個人的平安,每一位國人都把自己的滿腔熱血拋進對勝利與和平的渴望!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每一次勝利,不僅僅是幾個人,更是萬眾一心的結(jié)果。
我想起小時候,每次看到這些紀錄片,姥姥總會指著電視激動地告訴我:“共產(chǎn)黨好啊”、“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你現(xiàn)在的日子”。那時候的我其實并不能理解她的行為,現(xiàn)在想來,其實每一個經(jīng)歷過國家特殊時期的老輩人,由于他們更直觀的感受和經(jīng)歷,都有著一種比我們更加敏銳的愛國情感和家國情懷,有著對萬眾一心和無私奉獻更實際的理解;蛟S疫情已經(jīng)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家國情懷和愛國情感,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眾志成城和無私奉獻,但這些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理解、體會和內(nèi)化這些精神。
總有一天,我們會真正理解,也會真正付出行動,就像紀錄片的結(jié)尾,那令人振奮的十六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為了祖國、奉獻值得”。
【篇二】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后感
在今年的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diào)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wèi)了新中國的安全,維護了世界和平。我在中學時期,只是通過歷史書和一些新聞泛泛了解了中國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我只知道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中國勝利了,且這場戰(zhàn)爭為中國的新政權(quán)鞏固了地位,但我卻沒意識到中國人民是做了多大的犧牲才換來的這一成果。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一路走向鴨綠江。他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少年,離家猶是少年身,歸來已成報國軀。在今年,我有幸觀看了影片《金剛川》,里面抗美援朝的場景讓我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修橋,一次又一次的渡橋,一次又一次的犧牲,他們讓美國人看到了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強大。當橋?qū)嵲谛薏缓脮r,他們用血肉之軀幫助戰(zhàn)友渡橋,當自己的戰(zhàn)友犧牲時,他們用自己最有力的武器來反擊,他們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的目的就是保護和平、保衛(wèi)祖國。歲月或許能改變山河,時間或許能沖淡記憶,但是他們的事跡卻值得我們永遠記得。近幾年來,祖國為了英雄兒女與中國的重逢做出了努力,一批一批的志愿者遺骸被運送回國,這是他們與祖國大地的重逢,這是中國人民為和平做出努力的見證。我雖才是一名大學生,但少年強則國強,我堅信“吾輩當自強的理念”,努力學習,積極拼搏,為將來成為祖國的科研力量打好基礎,我相信在未來,我也能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篇三】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后感
七十載風云激蕩,上下求索;八千里雷霆失色,龍騰星河。此刻落墨,百感交集難抒盡,敬佩之意遍四野。
七十年前,從硝煙中剛剛走出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但不久美帝便打破了這份平靜。美國野心勃勃、越發(fā)猖獗,試圖通過擊敗朝鮮越過三八線打入我國,同時派軍從臺灣、越南兩地入手席卷疆土。就是在這樣三軍緊逼、戰(zhàn)爭剛停又狼煙四起的情況下,毛澤東主席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抗美援朝戰(zhàn)略決策。然而眾所周知,在那個年代我軍實力遠不如美國,而戰(zhàn)爭必有人流血、有人犧牲,輸贏難斷,故該方案遭到了不少領(lǐng)導的反對?擅飨(jīng)過反復剖析,認為美國雖有空軍優(yōu)勢,但就戰(zhàn)況而看,陸軍占主導地位,而我國陸軍恰好有豐厚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而且作戰(zhàn)不僅看軍事實力,還在于一股精神力量,我們打的是正義之戰(zhàn),打的是團結(jié)御敵,故勝利未必無把握。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毛主席毅然決定此仗必打,而且要打的漂亮,要“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此后,經(jīng)短暫商議,我國迅速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前往朝鮮支援。
在《殊死較量》與《血性迸發(fā)》中,我感受到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與奮戰(zhàn)到底的決心。他們,是那樣一批可愛的人,擁有簡單而淳樸的信仰,無謂生死敢較量;他們,是那樣一批可愛的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勝利予國家。在鏡頭之下,我看到的是那種紀律嚴明的軍人作風,是那種浴血奮戰(zhàn)的烈火英雄。其中,長津湖之戰(zhàn)中,手握刀槍永持作戰(zhàn)身姿的僵凍尸軀最讓我熱淚盈眶,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品格?是哪怕犧牲也要保持戰(zhàn)斗姿態(tài)的昂揚,是哪怕停了心跳也要用槍口直指美軍的倔強!那一夜,冬雪飄飄兩蒼茫,寒風呼嘯空悲傷;那一戰(zhàn),定格了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又白了多少英雄家人的頭……
在《英雄贊歌》中,我了解到鋼鐵營長曹玉海舍小家為大國的英勇、感受到毛岸英無畏犧牲的品格、體會到楊根思奉命堅守的偉大……一位位英雄用熱血染紅了戰(zhàn)旗,一個個名字將在紀念碑上永遠閃耀!
最終,《萬眾一心》迎來了《偉大勝利》。我們有幸生于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用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年代。對于英雄,我們沒有忘記的資本,只有敬佩與尊重的職責。從前,硝煙四起,革命戰(zhàn)士勇沖鋒;今朝,和平發(fā)展,吾輩青年立潮頭!
【篇四】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后感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拉開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序幕。2020年,為了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七十周年,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央視熱播。我滿懷著銘記歷史、紀念英雄的愛國熱情,認真觀看了這部影片?串,我心中的熱血更是久久難平,一團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1950年,新中國建立初期,對于世界來說,中國似乎還只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脆弱得不值一提,甚至對于當時的中國人民來說,他們心中對新中國的強大信心也并未建立,“東亞病夫”的名號如一塊不可撼動的大石沉重地壓在中國人的脊背上,他們直不起腰桿……于是,被稱為“立國之戰(zhàn)”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顯得尤為重要,這場關(guān)鍵戰(zhàn)爭的勝利,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的精神、韌勁與潛力,更給中國人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他們終于能堅定相信,祖國母親是剛強的,祖國母親的臂膀是有力的,中國,是國人背后堅不可摧的港灣!
然而,我們知道,這次的勝利來之不易。毛主席這樣總結(jié)勝利之道:“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泵鎸澄业难b備實力之懸殊,美軍的飛機、艦隊,志愿軍以強大的“氣”,不畏強敵,英勇抗爭,抱著破釜沉舟,定要打贏這場苦戰(zhàn)的頑強毅力和中國智慧,才獲得了這樣偉大的勝利。我無法想象,“一把炒面一把雪,枕著石頭蓋著天”是怎樣的極端艱難;我無法想象,用胸口去堵住敵人的槍口,是怎樣的愛國熱情和革命精神;我無法想象,志愿軍是如何“兩條腿攆上四個轱轆,翻了高山過大河”,一路走來是怎樣的困難重重……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像是鳳凰涅槃時的灼灼烈火,中國,在這場大火里,浴血重生,實現(xiàn)了涅槃。革命先輩用鮮血為我們開鑿出了一條中國之路,他們是戰(zhàn)士,他們是英雄,他們是應該被千千萬萬代的后輩永遠紀念和歌頌的光榮之士。在黑夜籠罩的世界中,他們不甘服從于黑暗,他們奮然站起,點燃了一盞盞明燈,光之熱,燙燃了世人心中的熱血,燈輝灑落在他們身上,為他們織就一身華裳,從此他們熠熠生輝,永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