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自選商場》課件
一、教材簡說:
一幅自選商場的插圖,羅列一些商品的名稱,還有一篇關于自選商場的短文,組成了本課識字的文本環(huán)境,簡潔明了。
插圖展示的是商場的一角;
詞語介紹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類商品;
短文介紹了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及其優(yōu)點。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認識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觀察自選商場,了解自選商場的購物方式,體會它給購物的人帶來的便利。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你去過自選商場嗎?自選商場與一般商場有什么不一樣?
2.今天我們一起去自選商場看看好嗎?出示自選商場課件,板書課題:自選商場,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認讀詞語
1.看看商場里都有哪些商品,你能說出名字來嗎?
2.出示詞語,鼓勵學生自己認讀。
3.學生之間相互認讀詞語。
4.教師指導學生識記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5.連起來朗讀詞語。
(三)朗讀短文,了解意思
1.自由讀短文,鼓勵學生自己讀通短文。
2.指名朗讀短文,教師隨機指導。
(1)強調(diào)容易讀錯的字:貨架、食品、收款、算出等。
(2)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中間的停頓。
3.同桌互讀互聽,練習把短文讀通順。
4.用各種形式朗讀短文。
(四)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1.游戲:逛商場。在教室里布置一個小小的自選商場,讓學生自由選購、參觀,讀出商品上的詞語。
2.指導寫字。重點提示牙的第二筆豎折要一筆寫成;尺的撇、捺要舒展;毛的豎彎鉤拐彎處要寫得圓渾。
(五)識字寫字
1.識字。
(1)生字的認讀要和詞語的認讀緊密結合,并及時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鞏固。
(2)對有的學生來說,課文的14個生字不全是生字,教學中要有效利用學生群體中的認知差異,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互幫互學認識生字,體現(xiàn)生生互教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如,認識本,可引導學生借助作業(yè)本上的字來識字;認識奶,可結合牛奶包裝袋上的字來識記。
(3)認識生字要重視讀準字音,比如,商、場、尺要注意是翹舌音,作是平舌音。
2.寫字。
指導巾、牙、尺、毛四個字的書寫,要突出筆畫筆順。要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怎樣擺放,哪些筆畫要寫在豎中線上,思考像尺這樣沒有居中筆畫的字怎樣才能寫得勻稱。要提醒學生注意,毛的第一筆是撇,不能寫成橫。
(六)朗讀感悟
從詞語的排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第一排詞語與食品有關,第二排詞語與生活用品有關,第三排詞語與學習用品有關。
短文的朗讀既要讀正確,又要讀流利。還要注意指導讀好長句子。
要通過朗讀把自選商場里的商品多、買東西方便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
(七)實踐活動
課前課后,可以讓學生跟隨家長去自選商場(超市)購物,觀察商場里的商品以及購物的方式。農(nóng)村沒有自選商場(超市),可以讓學生跟隨家長去商店、小賣部或農(nóng)村集市觀察商品及購物。
讓學生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裝,認讀商品名稱。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自選商場》課件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中、牙、尺、毛"4個字。認識1個偏旁"女"。
2.觀察自選商場,了解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體會它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相關的生字詞卡片、圖片、實物,文中的插圖。
請家長帶孩子去自選商場購物,觀察商場里的商品及顧客的購物方式。
讓學生收集一些商品包裝,認讀商品名稱。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1.出示自選商場圖片,問:這是什么地方?
2.請學生談談自己去自選商場購物的感受。
3.過渡:是啊!自選商場里的商品真多,在自選商場里購物又很方便。那你認識了哪些商品呢?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聯(lián)系生活實踐,交流認識的商品名稱
1.指名上臺交流。
2.四人小組交流。
3.過渡:大家在自選商場認識了那么多商品,老師在自選商場也買了一些東西,想和大家交流,好不好?
三、認識事物,學習詞語
1.出示幾種商品詞語。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詞語。
2.檢查詞語的認讀情況。
做"為商品貼標簽"的游戲。
3.學習給商品分類。
出示三個"貨柜"圖和分布三層的"貨架"圖,問:如果你是商店售貨員。想一想,你要怎么擺放這些商品?為什么?。
。1)四人小組討論"擺放"的放法及理由。(分為食品類,日用品類,文具類)
。2)集體交流,課件演示,引導初步學習事物的分類。
四、識記生字
1.復習鞏固14個生字的讀音。
2.記憶字形。
3.創(chuàng)設語境,增加學生與生字見面的機會,識記"商、場、奶、作、東"。
問:我把一些生字藏在句子中,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自主識記其他生字。問:你用什么好辦法來記住"毛、巾、本、尺、牙"等字?
五、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學生觀察"毛、巾、尺、牙"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找壓線筆畫;書空生字筆順。
2.老師范寫,學生觀察后描紅,再獨立寫兩個。
3.展評;學生自查自糾。
六、讀書上的詞語,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舉辦"擂臺賽",復習詞語,請兩人讀詞語,其余同學做評委,比一比誰讀得又快又對。
2.聽寫生字"毛、巾、牙、尺"。
二、學習短文
1.談話激趣:(出示圖)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第跟著媽媽來到自選商場購物,他有什么感受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短文。
2.指導讀短文。
(1)自讀短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
(2)指名分段讀,相機正音。
3.理解短文內(nèi)容。
。1)提問激趣:如果你是記者,會向圖上的小朋友提出什么問題?如果你是圖上的小朋友,會怎么回答呢?
。2)同桌練習。
。3)上臺演示,指導評價。
4.指導朗讀。
。1)讀好句中的停頓。
(2)指導用驚喜的語氣讀出"東西真多"和"真方便"。自由練讀,四人小組練讀,互評,推舉代表朗讀。
。3)齊讀詞語和短文。
三、擴展活動
舉辦"商品展銷會"。
1.小組派代表介紹自己小組收集的商品包裝名稱。
2.學生給商品包裝名稱分類。
3.選派每類商品的促銷員,帶領大家認讀商品名稱,并用一兩句話介紹這種商品。
4.開展"購物"活動。能讀出商品的名稱,就算購買成功。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自選商場》教學反思
我們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突出表現(xiàn)在教學中提倡多認少寫的識字方法,要求會寫的字很少,也很簡單,但是識字任務卻很重,主要是識字量大。在本課教學中,我始終保持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不但學會了本課的字詞,并且鍛煉了能力,同時感受了自選商場購物方便的特點。整堂課的教學我努力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養(yǎng)成到生活中、在大量課外閱讀中識字的意識和習慣,學生能夠認識所有教材中的認讀字,就已經(jīng)很好地完成了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zhàn)略性目標──大量識字。但往往學生忘得也很快,這就有必要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鞏固”字,在大量閱讀中去“熟悉”字。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此課中我直接將課堂生活化,時刻讓學生認識生活,探究生活,首先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的情景,讓學生跟著課件走進琳瑯滿目的自選商場,學生們在老師及學習小組組員的幫助下,人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商品的名稱,并讀準了字音,認識了它們,歡快的氣氛彌漫了整個教室。后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環(huán)境識字,使學生真正能走出教材,走進生活,關心周圍的事物,學生們通過生活獲得了認知,又通過進一步的認知,明確了更多生活中的事例,識字能力也在認識和探究中得到發(fā)展。
二、課堂教學活動化
貪玩愛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假如四十分鐘要求他們都要端端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坐好認那十幾個陌生的字,孩子們一定會覺得乏味,還會坐不住,認不牢,識字效率低。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本課時我就充分體現(xiàn)了“活動化”的學習方式,進一步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學中我請學生當小營業(yè)員把各種商品分類,孩子們在“玩”中學,個個興趣盎然,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生學到了分類的知識,也真正理解了“在自選商場買東西真方便”這句話的'含義。在小組合作學習識字時,我鼓勵他們互相幫助,遇到識字困難可以向別人請教,讓他們“動”起來,在提高識字實效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
三、喚發(fā)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間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不應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而識字本身是枯燥的,怎樣讓學生能獨立識字,實現(xiàn)學生獨立主動識字的目的呢?我覺得重要的便是喚發(fā)學生的情感,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及態(tài)度上產(chǎn)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這節(jié)課我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賦予詞語生命力,喚起學生主動識字的情感,讓學生不斷體驗到識字的成就感,孩子們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識字,自主地合作交流,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