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五篇】

時間:2020-12-09 11:43: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少兒綜合素質訓練# #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五篇】#】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無憂考網(wǎng)分享的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

  上古時候,有一位帝王叫舜。在舜剛剛長大成人時,就被黑心的后娘趕了出來。舜有家回不去,便四處流浪。

  這一天,他走到了泰山腳下,見這里風景好,就到村里給長老打了個招呼,住下來開荒種地。當時,泰山腳下的人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啊吵呀。到莊稼成熟季節(jié),山邊村子里的人便進山來。他們不由分說,把舜種的熟了的莊稼全給搶走了。舜呢,沒說啥話,去照料他種的瓜果。等瓜果熟了,山邊村子里的人又來把瓜果搶了。舜沒辦法,搖了搖頭,往深山里挪了幾里,再開荒。但過些時候,成熟的莊稼又被轟搶了。

  一天,舜開墾了幾片小荒地,便在竹林邊歇一歇兒。他擺弄著小竹棍兒,想起了小時候做的竹喇叭和柳皮喇叭。他砍了節(jié)竹筒子,仿著小竹喇叭做了個大竹喇叭。吹一吹,聲音不算多好聽吧,總算有了個消遣的事兒。

  又一天,舜在竹林邊歇著,撿了一根蟲打了幾個眼兒的竹棍兒,做成了個喇叭吹兒。一吹呀,好聽極了。舜很高興,又砍了一截好竹筒,打了幾個洞兒。吹呀吹呀,忘記了累,心里也不煩了。

  就這樣,舜帶著這根竹喇叭兒,干活累了吹,睡覺前也吹,有空兒就吹。

  莊稼又熟了,山下村子里人又來搶。舜知道自己沒法兒攔,只好坐在一邊,吹竹喇叭。舜一吹呀,那些搶莊稼的慢慢停下來了。一會兒,干脆放下手中的東西,一齊圍到舜跟前,聽舜吹竹喇叭。

  舜呢,也沒理睬,照樣吹呀吹。那些人都瞪著眼,張著嘴,聽得入了迷。

  舜一不吹,搶莊稼的人說:“喂!你這位大哥,本來這兒是我們的,不論誰種我們都收。你今天吹的東西怪好聽哩,從今后我們不收你的莊稼了!

  舜說:“想收你們還收吧,山上的野果我拾了一洞,也夠吃了。”

  大家說:“不收了,你收收吃吧。大哥,你下山吹吹這東西,叫俺村里人都聽聽吧!”

  舜一聽,他們喜歡聽自己吹喇叭,就答應跟他們一塊下山。

  舜來到樹子里,兩戶人家正在打架。舜想解勸,一個人拉著他,說:“你管這事干啥。走,咱到屋里吹那東西去。”

  舜走進屋里,喝了點水,就吹響了竹喇叭。他這一吹,屋里屋外圍了好多人。打架的人也不打了,他們都靜靜地聽舜吹,個個兒都露出高興的樣子。

  舜吹呀吹,他們聽呀聽,聽個不夠,個個兒入了迷。

  舜要走了,他們拉著不讓他走,還要他吹。舜說:“我把這東西給你們留下來,你們自己學著吹吧!彼窗阎窭葍毫艚o了他們,又教會他們咋吹。

  第二天,人們紛紛去找舜,要學吹這個東西,舜趁著這個時候給他們講好多道理:有事莫吵,細商量啊;有氣慢慢消,莫鬧呀,有火慢慢息,莫怒呀。又給他們做了好多喇叭兒。

  人們常聽舜講道理,跟舜學吹竹喇叭,性子慢慢兒改了,很懂禮儀,也不打架了。

  有個人問舜:“大哥,這東西真好,又能消悶解愁,又能熄火兒消氣兒。它叫啥名呢?”

  舜想了想,就在地上寫了個“簫”字,說:“它是竹子做的,應該是竹字頭兒,人聽到就會肅靜。竹字頭下就寫個肅,合起來的字音就念它‘消’吧!

  從此,人們知道了簫這種樂器。



【篇二】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

  很久以前,在一個偏僻山村里,住著一戶姓金的老夫婦。他們沒有孩子,臨老才收養(yǎng)一個義女,名叫金花。小金花七八歲時,遇上荒年。金花年紀幼小,爹媽又年邁多病,日子可真難熬。鍋下沒柴燒,鍋里沒米下,吃上頓斷下頓,連老鼠都不來她家掏洞。金花姑娘雖說是小小年紀,卻很懂事,知道孝敬老人。她天天到山坡上挖野菜,好讓爹媽充饑。

  有一天,餓得頭暈眼花的金花又上山挖野菜。她挖著挖著,忽然在草叢里發(fā)現(xiàn)一顆閃閃發(fā)光的金豆豆。她捧在手里,嘆口氣說:“金豆呀金豆,你多好看!可惜不好吃!

  金花望著金豆,想起秋天割黃豆時,爹爹點起一把火,把幾棵結著飽騰騰豆角的豆秧架在火上,只聽“噼噼啪啪”一陣響,被燒熟的黃豆籽兒滾在地上,捏起來一顆填到嘴里,牙一咬,“咯崩崩”響,黃澄澄、香噴噴的,F(xiàn)在想起來,金花還直流口水。

  想到這里,天真的金花就在地上挖了個小坑,把金豆埋在土里,然后又端來一瓢清水澆了澆說:“金豆呀金豆,你變一棵黃豆苗吧!秧兒長大大的,角兒結多多的,讓俺燒燒吃!

  誰知她話音剛落,真的從埋金豆豆的地方長出來一棵黃豆苗苗,轉眼就是好大好大的黃豆秧兒。金花驚奇地看著它開了花、結了角,一會兒就成熟了!金花高興極了,忙把長熟了的豆秧拔了出來。

  她拿著這棵豆秧正要走,只見地上金光一閃,那顆埋進土里的金豆又滾了出來。金花想,金豆會變黃豆,也一定會變別的豆豆。

  黃豆燒焦,爹媽還是咬不動,這可咋辦哩?讓它變一棵綠豆吧,結了籽兒好給爹媽熬綠豆湯喝,又能去火,味道又好。想到這里,金花又把金豆埋進土里,照樣又端一瓢清水澆了澆,說道:“金豆呀金豆,你變成一棵綠豆苗吧!秧兒長大大的,角兒結多多的,讓俺給爹媽熬綠豆湯喝!

  金花的話音剛落,埋金豆的地方真的又長出了一棵綠豆苗苗,轉眼工夫又長成為好大好大的綠豆秧兒。金花看著它開了花,結了角兒,一會就成熟了。金花把這棵綠豆一拔,那顆金豆又從土里滾了出來。這時,金花想:哎呀,俺得寶啦!這金豆一定是個啥都會變的寶貝!

  金花回到家里,爹媽見她拿回來兩大棵豆秧子,秧上都長著飽滿的豆角兒,一棵豆秧上的籽兒剝出來,也能盛兩大碗呢!爹娘問金花是從哪里拔來的,金花便把撿到金豆的事說了一遍。

  爹媽不相信,金花就走到院中,又把金豆埋到土里,又端了一瓢清水澆了澆,說道:“金豆呀金豆,你變一棵玉米吧,桿子長粗粗的,棒子結得大大的,讓俺給爹媽做粥吃!

  頓時,院里長出一棵玉米苗苗,像被手提著一樣“噌噌”地往上長。不大一會兒,桿子長粗了,頂上出纓了,腰里甩“花線”了,玉米棒子也出來了。玉米桿上一下子出了三個棒子,長得比棒棰還大呢!

  金花家得了寶貝,左鄰右舍都爭著來看。

  金花爹對人和善,心腸好,對來看的人說:“金花得了這寶貝,這是天意,是讓它救咱們全村的窮人的。

  誰家沒吃的,拿去讓它變糧食吧!”有了這顆金豆日日夜夜地變這變那,家家清水鍋里,都能煮上豆豆或玉米粥,都能保住性命了。

  消息像陣風一樣傳到地主的耳朵里,他硬說金豆是從他家的山坡上撿的,逼金花交出來。金花生怕金豆被頭人搶走,就把金豆含在口中。地主要讓人強行撬開金花的嘴,金花沒有辦法,就把金豆咽到了肚里。

  金花咽下金豆以后,通身立刻閃閃發(fā)光,這光刺得地主和他的幫兇們連眼都睜不開了。等他們一伙人睜開眼時,就什么也不見了,嚇得像篩糠一樣直打戰(zhàn)。這時,金花突然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

  金花升天以后,變成一顆星星。每天早晨又明又亮地出現(xiàn)在東方,人們叫它啟明星。人們說,金花舍不得她的家鄉(xiāng),舍不得她的爹媽,天天一大早便一眨一眨地睜大眼睛在張望呢!

【篇三】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

  很早以前,在一個屯子里,有個小孩兒叫胡兒,三歲死了爹娘。好心的鄰居們,東家一口、西家一頓地把他養(yǎng)活到十二歲。之后,他以給老地主放羊為生。

  這天,野狼沖進羊群,叼走了一只羊羔。老地主把胡兒打得皮開肉裂,還把這只羊羔記在胡兒的賬上,等長大了連本帶利一塊兒還。胡兒挨了打,又欠了債,橫下心離開老地主家,走進了深山老林?墒牵芸炀兔月妨,分不出東南西北。

  天黑了,胡兒看見遠方有火亮,就奔著火亮走。到眼前一看,是一堆火,有五六個人圍著那堆火吃飯。胡兒走過去,求大伯大叔給點吃的。這幾個人是挖人參的,在樹林子里看見這個小孩兒,都很驚奇,他們給胡兒飯吃,關心地問他怎么跑到這里來了?胡兒邊吃邊把自己的情況講了。這幾個人都可憐他,領頭的老大說:“往后跟著我們挖人參吧。要不,你一個孩子,別說碰上老虎,就是碰上狼,也把你吃了!贝蜻@時起,胡兒就跟著這幾個人挖人參。

  這幾個人在深山里轉悠了半個來月,連棵人參苗兒也沒看見。這天,他們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面歇息,冷不丁刮起了風。老大聽見風聲,蹦起來說:“不好,老虎來了,快上樹!”幾個人立時爬上樹,一只老虎緊接著來到樹下邊,抬頭看樹上的人,張開大嘴叫了幾聲,震得樹葉子嘩嘩響,接著就趴在了地上。老大一看,知道這只老虎不吃個人不能走,就說:“老虎找來了,咱就照著老規(guī)矩辦吧!”說著,老大率先把自己帽子扔了下去。這是個老規(guī)矩,就是在遇見老虎的時候,各人扔各人的帽子,老虎叼起誰的帽子,誰就得為了大伙兒去喂老虎。幾個人把帽子都扔下去,老虎站起來,叼起了胡兒的帽子。

  胡兒二話沒說,從樹上下來,走到老虎身邊說:“為了大伙兒,我情愿讓你吃!逼婀值氖,老虎沒吃胡兒,叼著胡兒的帽子轉身走了。胡兒想,為了大伙兒,我就跟你走吧!一直跟到一個大石砬子后,老虎扔下帽子,沒影了。

  胡兒這才覺得累,一*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喘勻了氣,四下一看,地上長著一片枝葉古怪的草,棵棵都頂著一團紅籽兒。胡兒冷不丁想起來,這不正是老大說的人參嗎?他四下看得仔細,認準了周圍的環(huán)境,顧不得乏累,回頭去找大伙兒,好不容易才找到,便把大伙兒領到那一片人參窩。老大一看說:“這是胡兒的福氣啊,咱們跟著沾光了!

  大伙兒開始動手挖人參,總共挖了一百棵,里面有一棵的,足有一尺多長一斤多重。老大把這棵無價之寶用樹皮仔仔細細地包好,交給胡兒說:“我們沾你的福氣,都發(fā)財了。這棵的,除了你,誰也沒有福氣享用,歸你了。”

  胡兒把這棵無價之寶揣進懷里,和大伙兒一塊兒下了山。那些人各回各的家,胡兒沒有家,就在山下一座破廟里住下。因為連日走得太乏,進了廟就倒頭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醒來,日頭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胡兒覺得身上挺暖和,睜眼一看,身上蓋著一件紅衣裳。胡兒愣了,急忙爬起來,看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笑吟吟地看著他,胡兒連忙問:“你是從哪兒來的?”大姑娘說:“是你從森山把我?guī)У竭@兒的!焙鷥郝犃耍泵Σ榭从脴淦ぐ臒o價之寶,發(fā)現(xiàn)大人參不見了!胡兒立時放聲大哭了起來。

  大姑娘勸胡兒不要哭,說她就是那棵人參,往后會給胡兒帶來很多好處的。胡兒不哭了。大姑娘又弄來飯菜,兩個人吃完了,大姑娘笑著說:“你年歲太小了,要不,我就給你當媳婦兒了。如今,你就叫我姐姐吧!”胡兒真的叫起姐姐來。這時,大姑娘說:“小弟弟,你要想發(fā)大財,我再變成大人參,你拿著到山貨莊,至少能賣一萬兩銀子,你就買房子、置地、雇伙計,當個大財主。要不想發(fā)大財,愿意有我這個姐姐,咱倆就一塊兒過日子!

  胡兒從小失去了爹娘,聽大姑娘這么一說,就說:“我不想發(fā)財,我要姐姐!

  大姑娘用法術變了三間草房,兩個人住下了,還在房后種了一片蘿卜。胡兒白天上山打柴,回來的時候,姐姐早把飯菜做好了。晚上,姐姐把厚被給他蓋上,暖融融的。胡兒頭一回享受到了親情。

  這天,老地主領著一幫人到山上打獵,看見了大姑娘。老地主見大姑娘長得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闖進了她和胡兒的家。正在這時候,胡兒打柴回來了,老地主一見胡兒就問:“你怎么到這來了?”

  胡兒說:“這是我的家!崩系刂餍毖鄢蛑蠊媚镎f:“你的家?你家怎么有個大姑娘?”胡兒說:“那是我姐姐!崩系刂髡0土藥紫卵劬枺骸澳阕孕]了爹娘,獨自一人,哪兒來的姐姐?”胡兒說:“在深山老林里認的姐姐。”老地主一愣,緊著問:“深山老林哪有什么姐姐?準是妖精!焙鷥郝犂系刂髁R姐姐是妖精,氣哼哼地說:“你才是妖精,俺姐姐是人參……”胡兒一下子說漏了嘴。

  老地主一聽是人參,準是人參精,吃一口會長生不老。老家伙眼紅了,對胡兒說:“你給我放羊的時候,吃了我半年的飯,還丟了一只羊羔,這只羊羔要是到現(xiàn)在不僅長成了大羊,也許還傳下好幾代了。我不跟你多算,就算五十兩銀子。你今兒個就要有錢給錢,沒錢就拿你姐姐抵債。”

  胡兒攥起小拳頭要揍老地主,人參姐姐扯住胡兒說:“小弟弟,給姐姐打盆水,我梳洗梳洗,跟他們去。”胡兒“哇”的一聲哭了起來,他抱住姐姐的腿說:“姐姐,千萬不能跟他們去!苯憬阌纸泻鷥喝ゴ蛩,胡兒就是不去。人參姑娘只好自己去打了一盆水,用這水洗了洗臉,然后對胡兒說:“小弟弟,姐姐走了以后,你替姐姐把這盆水潑到房后的蘿卜地里!

  老地主不耐煩了,對跟班說:“搶人!”應著聲兒,上來十幾個人,把人參姑娘搶走了。到了家,老地主就叫人燒水,要煮人參吃。人參姐姐微微一笑,用手往天上一指,立時刮起大風,隨著風聲,跳來一只大老虎,一口把老地主吞進肚子。人參姑娘翻身上了虎背,又吹了一口氣,老地主家立時著起大火,燒得片瓦不存。人參姑娘騎著老虎回了深山老林。

  胡兒見老地主把姐姐搶走了,哭得死去活來。突然想起姐姐的話,就把姐姐的那盆洗臉水潑在房后的蘿卜地里。到了秋天,胡兒去收蘿卜,拔出一棵一看,變了,不是綠皮綠瓤,是半尺來長的肉紅色的東西,樣子像蘿卜,又像人參。吃一口,又香又脆,還有一股特別的味兒。胡兒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分給鄉(xiāng)親們吃。鄉(xiāng)樣們吃了,覺得長了力氣,認定是人參姑娘留下的一件寶。胡兒留了種,一年接一年地種,一直留傳到現(xiàn)在。因為這東西是胡兒最先種的,人們就叫它胡蘿卜。



【篇四】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

  古時候,有一個聰明、勤勞而又忠厚的窮苦孩子,他聽老人說伏牛山中臥著一頭老黃牛,就想進山去把那頭牛牽回來耕田。

  他翻了九十九道山,過了九十九道澗,終于找到了那頭老黃牛。他趴下去磕了個頭,請求老牛跟他走。老黃牛睜了睜眼,沒有吱聲,又把眼睛合上了。那孩子看著老黃牛沒精打采的樣子,想它一定是餓了,就動手給老黃牛薅草。老黃牛吃了整整三天才吃飽,抬起頭對他說:“我原住在天上,因為惹怒了玉帝,被他從天庭踢了下來,摔壞了腿,到現(xiàn)在還不能動彈。我的傷得用百花露水洗一百天才能好。”那孩子聽了,也不著急下山了。每天清晨,他就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黃牛洗傷。餓了吃些野果子,渴了喝幾口山泉,夜里就睡在老黃牛的身邊。一百天過去了,老黃牛終于站了起來,跟著他回家了。

  小孩兒與老黃牛相依為命,白天去放牧,夜里就和老黃牛睡在一起。于是,人們都叫他牛郎。

  后來,牛郎長大了。嫂子提出要與他分家。牛郎什么都沒要,只要了老黃牛、一輛壞牛車,外加一只破皮箱。他在村外搭起了一個茅草棚,住了下來。

  有一天,老黃牛從嘴里吐出了一個茶豆,牛郎就把茶豆種在門前。沒幾天茶豆就長出了秧,于是牛郎就搭起了個架子。又沒過幾天,秧便爬滿了架子。老黃牛對他說:“夜里藏在茶豆架子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們。她們也能看見你。誰要是向你偷看七個夜晚,她就是想做你的妻子。我就拉上車帶著你,把她接下凡間與你成婚!

  夜里,牛郎鉆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果然看到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臨走時,一個仙女向他偷看了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見那個仙女獨自來到玉池,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她望著牛郎微微笑。第四天夜里她向牛郎點頭。第五天夜里她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里她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里她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

  于是,老黃牛就拉著牛郎到了玉池邊上?椗团@刹⒓缱杰嚿,只一會兒便回到了家。

  這位仙女會養(yǎng)蠶,能抽絲,而且織出的綢緞又光又亮。于是人們稱呼她為織女。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牛郎種田,織女織布。他們生了一兒一女,非常幸福美滿。

  就這么平平安安地過了幾年。有一天,牛郎正趕著老黃牛在地里耕田,突然,晴空里滾來了一陣炸雷。老黃牛停住了腳步,它望望牛郎,眼中涌出了淚水。它對牛郎說:“我把織女接下天,犯了天律,F(xiàn)在天鼓響了,我再也不能活了。我死之后,王母娘娘會來拆散你們夫妻。你記著,把我剝了,肉吃了能脫凡成仙,皮做雙靴子,穿上能騰云登天!崩宵S牛說完,倒下去死了。牛郎傷心地大哭一場,便按照老黃牛的囑咐做了。

  七月初七那天,牛郎正在田里鋤地。他的兩個孩子哭著跑來了。說家里來了一個老婆婆,二話沒說就把母親從織布機上拉走了。

  牛郎知道是王母娘娘來了,趕忙扔下鋤頭,拉住一兒一女,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在腳下一劃,一條滾滾滔滔的大河便出現(xiàn)了。牛郎只能拉著孩子,站在河邊放聲大哭。哭聲驚動了玉帝,他看到一雙孩子很可憐,動了惻隱之心,于是準許他們一家四口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從此以后,繁星閃爍的夜空中多了一條又寬又長的銀帶,人們就叫它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星,另一邊也多了一顆星星,人們就叫它們織女星、牛郎星。

  每到七月初七那夜,就會有滿天喜鵲向大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起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就在鵲橋上相會了。

  牛郎和織女分開后,每年能見幾次面呢?牛郎和織女一家四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晚上見面。每到那時,善良的喜鵲會咬著尾巴,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橋上相會。

【篇五】長篇民間傳奇故事精選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頭子,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高聳入云,一眼看不到頂,山形巍峨,怪石嶙峋。愚公一家人口眾多,需要種植大量的田地,可是兩座大山擋在家門口很不方便,出去種地還要繞好遠,實在太辛苦了,于是愚公召開家庭會議,商量該怎么辦。

  愚公首先發(fā)言說:“這兩座山實在太過分了,擋在咱們家門口,進進出出都太不方便了,每天種田已經(jīng)夠辛苦了,可恨這兩座山還要給我們找麻煩!干脆我們把這兩座山移走吧!弊訉O們一聽,都隨聲附和,表示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表示不同意,她說:“你已經(jīng)頭發(fā)胡子都已經(jīng)白了,你這把年紀只怕連魁父那么大一點土坡都移不動了,怎么能移得動太行和王屋這么大兩座山呢?更何況你又準備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頭放在哪里呢?”

  愚公的兒孫們說:“就運到渤海邊上倒在海里吧!”

  愚公很高興,說:“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肯定能移掉這兩座山的!

  愚公的妻子見大家都沒有反對,也就什么也不再說了。

  于是,愚公一大家子人便開始了艱巨的移山運動。大家分好了工,身體比較弱的挖土,稍好一些的搬石頭,身體壯的就挑著那些石頭和泥土往渤海運。愚公的鄰居京城氏的遺孀有一個兒子,剛剛才到換牙齒的年齡,看見愚公一家干得那么起勁,覺得很好玩,也蹦蹦跳跳跑過來幫忙。

  從太行、王屋到渤海有幾萬里,挑著泥土和石頭去渤海的人,來回一趟要大半年的時間。河曲有一個叫智叟的人,看見愚公一家竟然這么不自量力,搖著頭嘆息說:“我說老頭子啊,你已經(jīng)風燭殘年了,這么辛辛苦苦,何必呢?你還想把這兩座大山怎么樣啊?”

  愚公停下鋤頭,擦了擦臉上的汗,說:“智叟啊,你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可是你的見識怎么連寡婦和小孩子都不如呢?”

  智叟道:“為什么這么說?”

  愚公信心十足地說:“難道你不知道嗎?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死了,還有孫子的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我們每一代人都會挖走一些石頭和泥土,我們的人會不斷增加,可是這山卻再也不會長高了,如此下去,這山肯定會被我們移走的!

  智叟聽了愚公的話,啞口無言。愚公又埋頭繼續(xù)挖山去了。

  沒想到寓公的話被山神聽到了,山神很害怕,萬一愚公真的一直這么干下去,總有一天這兩座山都會變成碎石、泥土填到渤海里,于是趕緊上天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執(zhí)著感動,就派了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替他把兩座大山背走了,一座搬到了朔東,一座背到了壅南。從此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就天南地北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