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群鳥學藝》課件
【教學要求】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回答課后的思考題;
2.懂得:只有認真、虛心、耐心,才能把本領(lǐng)學到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這篇童話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通讀全文,遇到不懂的詞語查字典解決。
2.默讀課文,思考:
(1)“群鳥”是指哪些鳥?
(2)它們是怎樣學藝的?結(jié)果如何?
(二)檢查預習并釋題
看圖說說“群鳥”指哪些鳥?它們向誰學藝?“藝”在本文中指什么?(搭窩的本領(lǐng))
板書:
指名完整釋題: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向鳳凰學搭窩的本領(lǐng)。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其余邊聽邊思考:用①②③④⑤劃出這五種鳥學藝的'段落。
分組讀①②③④段,齊讀⑤段。
2.學藝的結(jié)果如何?
(用書上話回答: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只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又結(jié)實,又暖和。)
(四)小結(jié)
這五種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不同的結(jié)果呢,下次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群鳥”指哪些鳥?
2.它們是怎樣學藝的?結(jié)果如何?
(二)精讀課文,讀中領(lǐng)悟
1.學法指導:
(1)齊讀第二節(jié)用“~~”劃出貓頭鷹的想法,用“…”圈出貓頭鷹行動的詞。
(2)填寫下表:(出示小黑板)
(3)小結(jié)學法:
2.每人認真閱讀,考慮如何填表,然后一、二、三、四組各組推舉一人上黑板分別填表中的二、三、四、五欄。
3.根據(jù)所填表格,把這些鳥的學習態(tài)度從差到好排一排隊并說明理由。
4.指導分角色朗讀。
鳳凰自始至終地教,它的話應讀得親切而耐心,貓頭鷹不虛心,要讀出驕傲的語氣,老鷹、烏鴉、麻雀都是學到一點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要讀出得意的語氣。
(三)評論比較
許多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可是有的仍舊不會搭,指的是誰?(貓頭鷹)有的很粗糙,這是為什么?(沒有耐心、不虛心、不認真),只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又結(jié)實、又暖和,這是為什么?(小燕子虛心、認真學、耐心地聽。)
【篇二】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群鳥學藝》課件
教學目的:
1、能借助拼音讀懂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課文內(nèi)容。
3、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明白只有認真、虛心、耐心學習,才能學好本領(lǐng)的道理。
一、設(shè)置問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了許多鳥,可是你們有沒有觀察到不同種類的鳥,它們搭的地方和窩的樣子是不一樣的,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下面,我們來學《群鳥學藝》這篇課文,了解鳥兒們是怎樣學本領(lǐng)。
2、質(zhì)疑課題
(1)什么是群鳥?
。2)"藝"的.意思是什么?
(3)群鳥學的是什么本領(lǐng)?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齊讀課文。
2、說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三、讀畫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按課文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1)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詞語做上記號提出來。
(2)、你從哪句話中學到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時候請?zhí)岢鰜怼?/p>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朗讀:
(1)有哪些鳥向鳳凰學搭窩?
。2)它們各是怎么學的?怎么做的?
3、過渡句:我們來看看小燕子怎樣向鳳凰學搭窩?
4、請一位同學朗讀6--7自然段。
討論:
。1)在這兩個自然段中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2)他同學邊聽邊畫出鳳凰教小燕子搭窩的過程,分成幾個步驟,用""標出。
5、認為要學好搭窩重要的是什么?
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無論學什么,只要虛心好學,認認真真,有耐心就能學到本領(lǐng)?
四、讀演結(jié)合,感悟中心: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推薦代表朗讀,分角色帶動作表演課文內(nèi)容。
3、你們認為誰表演精彩,為什么?
五、總結(jié)、擴展延伸;
指導看圖編故事:
。1)分小組討論
(2)本組組長講故事
六、聯(lián)系實際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么做?
七、板書設(shè)計:
群鳥學藝
想做
貓頭鷹、有什么、飛走了、仍舊不會
老鷹、挺簡單、飛走了
烏鴉、我也會、得意、粗糙
麻雀、和我想的一樣轉(zhuǎn)身
小燕子、認認真真、漂亮、結(jié)實、暖和
【篇三】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群鳥學藝》教學反思
《群鳥學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學設(shè)計是本學期我在某實習生上課時所做的課堂摘錄。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這堂課是她精心設(shè)計過的,其中體現(xiàn)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應該說是個不錯的設(shè)計,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開篇的質(zhì)疑問難,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三個對比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也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語言訓練也比較到位,后自然地引出了學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后的分角色表演給孩子的語言表達提供了一個平臺,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實現(xiàn)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
這堂課的設(shè)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這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是,教師在努力創(chuàng)設(shè)童話般的課堂情境時,卻被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破壞了。我們把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放大了來看一看:也許這個教師想尊重科學,在教育孩子們要做個勤勞、刻苦學習的人時還應多了解“真實”的科學,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鳥棲息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好像為孩子們精心編織的童話夢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驚醒了,如果我是聽課的孩子,也許我會想,剛才還夸小燕子刻苦學習呢,現(xiàn)在老師說那些鳥本來就不需要搭窩,難道不可以懶惰嗎?這簡直就是自相矛盾嘛!這樣的引導也和先前創(chuàng)設(shè)的課堂情境不相符。這位教師為了不誤導學生,讓學生說說在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中其他沒學會搭窩的鳥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機滲透科學知識,而事實上則起了反作用。我們是要尊重科學,要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不要囿于文本知識,這樣的出發(fā)點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實際操作上欠缺考慮,出現(xiàn)了導的方法問題。我想,在說明科學真理的同時,能不能不破壞這個童話的情趣呢?讓它自然地出現(xiàn)并為學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說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課后,一位一同聽課的老教師說的話簡直一針見血:為什么要破壞這么好的童話情境呢?教師可來個順水推舟嘛!因為小燕子刻苦學習,搭的窩又暖和又結(jié)實。而貓頭鷹、麻雀、烏鴉他們因為懶惰,沒有學會搭窩,至今還沒有窩呢!你知道他們現(xiàn)在住在哪里嗎?你見到他們會對他們說什么?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鳥的棲息地給說出來了嗎。難道這不比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孩子:其實這些鳥是用不著搭窩的,你知道他們住哪里嗎?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嗎?你看,話一轉(zhuǎn),稍做改變,照樣能說明科學知識,照樣能告訴孩子多看書能掌握更多知識的道理。聽了老教師的點評,我暗暗叫絕!
新課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無論如何,應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關(guān)系,仍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