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境保護知識
1.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從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質(zhì)。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經(jīng)過化學反應或光化學反應形成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強。
2.霧,多出現(xiàn)于秋冬季節(jié),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jié)(或液化)的產(chǎn)物。霾,也稱灰霾(煙霧),主要成分是空氣中的顆粒物。
3.PM2.5,即“可入肺顆粒物”,指空氣中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來源包括土壤揚塵、機動車尾氣等。PM10,即“可吸入顆粒物”,通常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
4.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紅色。海水富營養(yǎng)化是赤潮發(fā)生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首要條件。
5.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利昂以及水汽等。
6.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中的部分紫外線,氯氟烴被認為是破壞臭氧層的物質(zhì)。
7.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氣降水,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質(zhì)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燃燒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光學現(xiàn)象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均勻的介質(zhì)斜射到另一種透明均勻的介質(zhì)中,傳播方向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凹透鏡、凸透鏡、水中的筷子、水中的魚、海市蜃樓、彩虹、漁夫插魚要插魚的下方。
2.光的反射:光在兩種物質(zhì)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zhì)中的現(xiàn)象。例如:鏡子、水面的倒影、月光下的水坑、潛望鏡、凹面鏡、凸面鏡。
3.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例如:手電筒的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準直、排隊。
4.光的散射:指光通過不均勻介質(zhì)時一部分光偏離原方向傳播的現(xiàn)象。例如:晴天的時候天空是藍色的。
病毒知識
1.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埃博拉的致死率很高。主要通過接觸被感染體的體液進行傳播,埃博拉的致死率很高,死亡率可達90%。
2.瘧疾:主要通過受感染的蚊蟲叮咬進行傳播,能在短時間內(nèi)廣泛蔓延并感染眾多人口。
3.艾滋。河筛腥景滩〔《(HIV病毒)引起,該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輔助系統(tǒng),一旦侵入機體細胞,病毒將會和細胞整合在一起終生難以消除。
4.登革熱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東南亞地區(qū)天氣炎熱、雨水較多,蚊蟲活躍,致病率與死亡率高。
5.病毒性肝炎:目前已被公認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1)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親密接觸進行傳播,一般的人際交往并不會傳播乙肝病毒。(2)甲肝和戊肝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傳播,也就是“病從口入”,和這兩類病人一起吃飯有可能被傳染。(3)丁肝就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等共同引起的傳染病。
6.甲型H1N1流感: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可在人際間傳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病。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感染的豬或其糞便、周圍污染的環(huán)境等途徑傳播。甲型HIN流感病毒可透過氣溶膠、空氣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