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教師教育心得體會【匯總版】
我園開展“三生教育”課程已近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我邊學習邊運用。剛開始,我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是“三生教育”,更別說是要運用于教學中了。但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及學習,我不但深刻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內涵及其教育意義,同時還明白了“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的一生中生命是重要的,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生命意識,特別是生命意識的教育。實施幼兒園“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幼兒園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保障!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幼兒道德品質培養(yǎng)成的重要場所,“三生教育”家園合作活動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還注重和家長的溝通交流,通過召開家長會、在家園聯系欄張貼相關知識等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讓家長明白“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了解我們“三生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目的,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這樣家長也從中受益不淺,從而也更加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
11月26日,我園組織開展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感恩節(jié)活動,活動邀請了每一位幼兒的家長來參加,在活動開始前,我請家長們說一說什么是感恩節(jié)?為什么要過感恩節(jié)?可讓我吃驚的是,居然沒有一位家長能站起來說一說。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節(jié)日,還是害怕自己在孩子和眾多家長面前說錯而不回答。不過,我班的情況有些特殊,全班34名幼兒,有31名是傣族幼兒,他們全是附近一些村寨里的居民,家長的文化素質都相對較低,也許他們真的不知道也無從回答我的問題。這讓我又感到了“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須性。在活動中,我認真講解了“感恩節(jié)”的意義以及我們這次活動的教育目的,讓家長對我們的活動有所了解,通過講解,家長們有所覺悟,幼兒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節(jié),許多家長還主動講了自己所經歷過的一些事情,說出了自己想感恩的人和感恩的話。在我班教師的組織下,家長們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親手制作了愛心卡片,并在愛心卡片上寫下了許多祝福的話,孩子和家長有的是感恩父母的,有的是感恩朋友的……
后,我們全園師生站成一個大大的心形,共同表演了手語舞《感恩的心》,并真誠的說出了一句發(fā)自內心的感恩的話,整個幼兒園融入了一片感動之中;顒咏Y束時,每一位家長、幼兒、教師都把自己親手制作愛心卡片掛到了幼兒園的感恩樹上,以此寄托自己的祝福。
通過這次活動,促進了幼兒道德情感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幼兒的愛心和感恩之心。我班幼兒似乎更加懂事和有禮貌了,家長也時時主動配合好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教育融入在一片和諧之中。
作為一名教師,通過“三生教育”的學習,讓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學校德育范疇的概念,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著眼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著力開啟幼兒心智、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感恩之心和責任感、正義感,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同時,“三生教育”也給予了我很多啟示:為了實現美好的生活,要學會好好的生存,珍重自己的生命,為生命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
【篇二】教師教育心得體會【匯總版】
遵照區(qū)教育局、學校的安排部署,假期中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治教育讀本》,并對熱點、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通過學習《教師法治教育讀本》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需要學習怎樣的法律知識!督處煼ㄖ谓逃x本》旨在向教師普及法律知識,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運用法律更好地教書育人。它上篇梳理了憲法、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內容,使教師對法律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下篇重點講述了教育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律制度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書中詳細闡述了有關教育法的基本理論,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怎樣運用法律來教育教學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并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和措施。作為一線教師深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但是要具體到什么事情上時,有時還真把握不好這個尺度。在實際工作中我常常感到:自己管學生還管出錯了,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反倒不合乎法律的要求了,自己如何管理學生才合適,是不管
不說,還是嚴管嚴教,我比較迷茫?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小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yǎng)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養(yǎng)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我們可以通過語文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充分挖掘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巧妙地融愛國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機械傳輸層面上.還應該積極主動地探討如何將法制教育知識穿插和糅合到課程的日常學之中。通過法制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讓他們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法律可以保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應該結合實際,既深刻挖掘德育內容,又巧妙設計滲透方法。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育的對象,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須既遵循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識形成的規(guī)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學的主陣地,同時找準滲透點,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見影。語文教學中,我還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tǒng)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我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積極開展“周會、班隊會、演講、征文、講故事、編課本劇”等活動,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適時、適度,點點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滲透,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智力發(fā)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爐,才能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在日,嵥榈慕逃虒W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探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讓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起努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三】教師教育心得體會【匯總版】
作為教師要有事業(yè)心、平常心。從平凡的教學工作中看到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要意義,教師只有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會對教育事業(yè)產生深厚的感情,才會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自豪感、光榮感。現今社會中,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如教師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擇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遲到就不讓進教室,做錯事就罰打掃除等變相體罰學生,認為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優(yōu)生笑臉相迎,差生橫眉冷眼等等,這樣肯定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新教育理念的同時,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良好的師德表現,我認為需作到以下幾點:
一、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上課,“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樣才能教好課,提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二、轉變教育理念,從以往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三、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要求學生不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不再犯,這一過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尚未摸索到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積累經驗,并積極聽組內老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
教學工作非常繁雜而豐富。教育教學改革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為什么要對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大家也都會說,就是改革落后教育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完善培養(yǎng)模式是教育教學緊跟社會經濟發(fā)展,實現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知識與技能融合,這就是教育教學的理想目標,若想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必須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把課堂可能發(fā)生的種種情景預設出來,把每個細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設計的周密,才不至于在課上浪費大量的無必要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比我們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效果要好得多,課堂氣氛也能活躍起來,學生更愛學了,興趣有了,效率當然就高了。關于教學方面,我個人的心得簡略如下:
一、引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人的發(fā)展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其引導者而不是攙扶者的作用,學習的主體應是學生自己。因此,學習的主體應是學生,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去。教學應著手如何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并進行主動探索。
二、啟發(fā)。學習活動依賴于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而思維則是學生學習中主要的智力活動,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而更應是方法,正確的靈活的思維方法是教師應傳授學生的重要方面,它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從培養(yǎng)能力和素質出發(fā),確立明確的教育目標;另一方面,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訓練學生學會正確思維,這就要我們改“灌輸式”、“填鴨式”為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活動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啟發(fā)學生學會分析現象,學會從現象推導出一般性結論,再引導學生學會將一般性結論具體化。
三、參與。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科學的適當的師生間共同的活動,才能促進課堂教學信息的流通和反饋,才能增強師生的情感、意志等的相互溝通,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相應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由傳統(tǒng)監(jiān)視人轉變?yōu)閰⑴c者,應十分注重換位意識,定位于主導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學習的遷移過程。
四、倡導。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獲得探究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學過程應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如何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知識大門的能力,決不是機械地傳授教材知識,更不能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機器。
五、診斷與評價。按照教育控制論的觀點,教學過程中的雙邊活動也是師生間教學信息流通與反饋的過程,在教學中流通和反饋的信息多種多樣,其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診斷資料對學生來講是極其重要的反饋信息,教師清楚地認識這一點,自覺地加強診斷和反饋,必然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總之,在課堂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好引導性和開放性,堅持讓學生自己唱主角。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思考探索,順著科學的思路和方法去感知、去思索,從中領悟和形成運用各種方法解題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領略科學知識的真諦。同樣,作為新進教師的我,更應該努力成長,爭取早日成為一名擁有高素質師德的新時代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