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考優(yōu)秀作文范文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實卻證明一輩子都毫無價值;有的人一輩子都想做點無用的事,留下的東西后人卻受用無窮。即使那棵大樹真的沒什么價值,但至少它能給人們以隱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門世家,卻沉迷于各種雕蟲小技,如放鴿、養(yǎng)蛐、駕鷹、走狗、摜交、烹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蘭王子專程向他頒發(fā)2003年“克勞斯親王獎榮譽獎”的理由是:如果沒有他,一部分中國文化還會被埋沒很長一段時間。
人人力爭上游自然是好,否則也不會有這30余年經(jīng)濟奇跡。但有用之學主宰一切,成功學成時代主旋律,又使當今社會如一個典型“上火”型社會:心中欲望太強、步子太大、動作難免變形,所謂“步子太大扯著蛋”是也。
人體上火了,喝劑涼茶能去火。社會上火了,亦需一劑能清心降火的藥方:做點無用的事,關(guān)心點與己無關(guān)的事。前者清心,緩和焦慮癥,自己與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會戾氣,與社會達成和解。
說中國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絕不為過,早教經(jīng)濟、學區(qū)房、奧數(shù)班甚至已成為龐大“教育經(jīng)濟”的一部分,身處其中的中國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媽”,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紀的法國人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
另一個愛把“這有什么用?”當做口頭禪的,是中國的一些市長們。在房產(chǎn)開發(fā)、GDP數(shù)字這些“有用之事”面前,歷史街區(qū)、文化保育實在乃太“無用之事”,它不能帶來任何GDP數(shù)字增長、官職升遷或所謂的“城市虛榮心”。所以,文化界一邊在為北京古城墻不保而嘆息,那邊七朝古都開封為修通公路,打算開挖古城墻!笆哦肌蹦暇┦幸泊蛩憬琛俺鞘形8摹惫こ,將金陵古城夷為平地。聽聞,國內(nèi)許多城市都醞釀把大學遷移到郊區(qū),騰出市中心的黃金靚地大搞房地產(chǎn)。然而這無異與把我們的精神文化思想從我們的身體里剝離,我們是否可以想想,假如把千乘車馬都可以在它的綠蔭下隱庇的“無用”大樹砍掉,我們又能獲得什么呢?
【篇二】高考優(yōu)秀作文范文
有用和無用本來是獨立和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沒有無用也就無所謂有用。有用和無用,在一定條件下是互相轉(zhuǎn)化的,世上本來就沒有無用之物,關(guān)鍵是看你會不會用。
譬如用網(wǎng)捕鳥,用上的只是其中一個網(wǎng)眼,其余的看似無用,但沒有這種眾多的網(wǎng)眼,只拿一個網(wǎng)眼是永遠補不到鳥的。
足球場上本方11名隊員,奮力拼殺,共同的完成了每一次的攻防轉(zhuǎn)換,可最終摧城拔寨的只有一兩名球員,但沒有其他隊員的默默奉獻,攻破對方的球員又怎能隨隨便便的獲得成功呢?
以此推論,看似無用的東西,其實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當惠子對莊子說;“你的學問是無用的空話”時,莊子說:“明白了無用的道理,才能和他談?wù)撚杏脽o用的話題,天地不是不廣大遼闊,可是人們占用期間的面積,不過能容下雙腳而已,然而假如從腳下把看似無用的土地都鏟削掉,直到陰曹地府,就剩下僅可容下雙腳的地面還有用嗎?惠子說:“沒用了。”莊子說:“那么,由此可見無用就是有用,這個道理不是很明白嗎?”
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早已拋棄了冷靜的理想主義,直奔功利的實用主義,每日所思、所想、所見的都是那些能給自己的未來能推波助瀾的人,而對那些暫時與自己的幸福無關(guān)的人,總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突然有一天,在自己需要別人的幫助時,平日里那些在自己看來是有用的、甚至是頂禮膜拜的人,卻不在眼前,倒是那些在平時根本看不上眼的無用之人,在為自己雪中送炭、排憂解難。
推究起來,無用就是有用,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很容易忽視足下的無用之地、身邊的無用之人,更看不起無用之人在特殊時刻的特殊作用。
有用和無用的道理看似簡單,但在實踐中卻往往被眾多的人所忽視,看到明顯有用的就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結(jié)果使有用之物資源枯竭;看似無用之物便棄之一邊,不屑于故,結(jié)果適得其反,是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白白浪費,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比比皆是。
運用有用之物,人們往往不感到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利用看似無用之物。
【篇三】高考優(yōu)秀作文范文
“有用”與“無用”,本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二者相互依存。沒有“有用”,無所謂“無用”;沒有“無用”,也無所謂“有用”。讀書學習,要“學以致用”,自然要重視“有用”的東西,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講“現(xiàn)實主義”,不講“浪漫主義”,人還有精神上的訴求,需要空靈和超脫,正如那棵“無用”的大樹(引材料)。
生活在物質(zhì)豐富今天的我們,是不是應當“多想些無用的價值”,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復旦一位教師表示,“有用”能讓學生踏上社會后,吃飽肚子,獲得經(jīng)濟獨立。而社會發(fā)展,也非“有用”不能維持。他不憂慮學生無遠大理想,倒擔心他們過早地向往“無用”境界,忽視基本功。當今時代,未缺“無用”之思,實乏“有用”之才。
這話不能說沒有道理,可惜帶有較大的片面性。學生讀書成才,自然不能忽視學習“有用”的東西,以便“踏上社會后,能吃飽肚子,獲得經(jīng)濟獨立”,乃至過上富裕的生活。然而,人不同于動物,不是活著就是一切,不是只關(guān)心有助于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的“有用”東西。人是萬物之靈,“生命本是一張由意義構(gòu)成的豐富之網(wǎng)”,需要大量對“吃飽肚子”雖然“無用”,但卻富有“意義”能充實靈魂的東西。人要在“務(wù)實”中生存,更要在“*”中提升。那些能使精神升騰的東西,雖說對“吃飽肚子”無用,但卻常常較“有用”的東西高貴。比如豬羊的肉可食,無疑是“有用”的東西,而龍鳳是幻想的產(chǎn)物,對人的實際生活是“無用”的,可是,龍鳳的地位卻遠遠高于豬羊,“無用”所以勝于“有用”,在于龍鳳是一種吉祥的象征,吻合人們的精神企求。再如,梅有子也有花,梅子是水果,可食,而梅花則無實用,只能供人欣賞。可是,歷來人們贊詠的,多是梅花,而非梅子。像“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的名句,在對美的欣賞中,借物抒情,贊美了人應有高雅品格和幽逸情趣,有力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這樣,梅花、梅詩,也就成了“無用之用”。年輕學子的成長。是生存技能的成長,更是良好精神的成長,是需要“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的。
同時,重視“無用”的價值,還在于要破破當前危害特大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應當“風光長宜放眼量”。人類不少的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明,開始多被視為“無用”的。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始初只局限在實驗室里,曾被譏諷為“毫無用處”,法拉第回答說:“那么剛出生的嬰兒又有什么用呢?”隨后,運用電磁原理發(fā)明了電動機,人類由此步入電氣時代,“無用成大用”。當下,社會上迷漫著急躁浮躁之風,做什么事恨不得都能“一口吃成胖子”,這是違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萍冀逃珉y于造就突出拔尖人才,遂有“錢學森之問”。解讀這一“問”,自然會涉及多方面原因,不過,內(nèi)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求“有用”,不容“無用”。要培養(yǎng)出突出的“有用”人才,需要寧靜致遠,潛心研究,“無用而大用”。時下所以缺少“有用之才”,并非“無用”之思太多,相反,而是“無用”之思太少。基于此,我以為,提出“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