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怎么寫
一、試卷分析:本次小學語文二年級期中試卷主要由“聽寫、比一比組詞、近義詞、填量詞、填合適的詞語、照樣子寫句子、按課文填空、讀短文回答問題”八大部分組成。
試卷能緊緊圍繞教材出題,覆蓋面廣、試題形式多樣、難易適度,既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使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潛能,作出個性化的解答?傮w上沒有出現偏題怪題,多數學生都能交上滿意的答卷,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習語文的信心。
現對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反思如下幾點:
二、主要出現問題:
1、考前重點復習了聽寫詞語、形近字組詞以及量詞的運用,所以這三大題同學們完成的還不錯,錯的比較多的就是“密”與“蜜”的區(qū)分并組詞,基礎知識還得加強。
2、近義詞這一題整體還可以,就是“彎”的近義詞,85%的同學寫成“斜”、“折”。
3、根據答題情況看,學生心里知道答案,但字寫錯了或不規(guī)范引起丟分比較嚴重,比如第五大題“填合適的詞語”中“繁華的()”大部分學生想寫“大街”,但“街”字寫錯了,丟了分。今后應特別注意生字教學及學生書寫。
4、從“按課文填空”中來看,同學們課文都能背出來,這點還是很欣慰的,只是要寫出來可就笑話百出了,如:“名勝古跡”就有同學寫成“名盛古跡”,“手有余香”就寫成了“手有佘香”,還是在漢字的掌握上,在今后的教學中,能背還要能寫。
三、考后反思:
1、考試這種形式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難事,但有些孩子由于習慣態(tài)度方面,自身方面等等,對試題的意識性不大,平時自己對語文課上該掌握什么也沒有明確的目標,都是老師在操控,相對自主性少了點。這次考試題型,平常教學中都有訓練,所以孩子們都不陌生,但若有新題型孩子們就有點把握不住了。還有就是學生還是寫錯生字、寫錯筆畫,這樣種種問題,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和應該研究的問題。
2、后進生的問題。后進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貪玩。有些家長疏于管理,有的同學就鉆了空子,不寫家庭作業(yè)。今后對后進生常抓不懈,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雙管齊下,讓后進生變成奮進生。
3、進一步強調學生的書寫。要求學生正確、工整的書寫,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還覺得,認認真真地寫一遍,強于馬馬虎虎的寫三遍。對于筆畫較多、結構特殊的字,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尋找識字規(guī)律,把識字、寫字緊密結合起來
4、進一步優(yōu)化閱讀課,精講細練,重感悟、重積累,力爭優(yōu)秀篇目達到熟讀成誦,不僅僅是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豐富語言,加強學生的語文積淀,以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目的。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怎么寫
一、總體分析1、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測試卷基本上把握住了教材的內容,難易適中,沒有多大難度。既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察,又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的寫作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6人,從整體上來看,本次學生的學習成績良好。在這些學生中,其中學習比較突出的有15人,中下水平的學生較多,他們主要表現在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有時有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現象。這就要求在下學期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初中化學資源網中,因材施教,狠抓學困生,爭取學困生轉化,提高整體成績。
二、取得成績的主要原因
1、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掌握比較扎實。
2、通過設計各種題型的練習,鞏固并深化所學知識,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學生學習方法較死板,對所學知識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2、有的學生想象力不夠豐富,分析判斷能力差。
3、部分學生不會審題,不理解題意。
4、有些題型訓練不到位,學生失誤多。
5、閱讀題是我們班孩子的障礙題,他們沒好好讀題,對題意理解不到位,因而失分較多,影響整體的成績。
6、寫話題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錯別字,為達到篇幅空話連篇等,都造成十分的原因。
四、改進措施:
1、注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識字。
2、繼續(xù)加大聽說讀寫教學的力度,使字詞句訓練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進行強化訓練。
3、加強閱讀及寫話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審題和語言表達能力
4、多與家長聯系,密切配合,抓好中下學生的學習。
5、加強對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的訓練,貫徹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6、把好單元檢測關,及時彌補不足,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7、狠抓后進生,采用多種方法幫輔,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他們的作業(yè)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斐斐,課件園的提高。
8、教師不斷改進教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多與其它學校同年級教師聯系,從中找出差距,自加壓力,改進不足。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怎么寫
一、試題分析這次試題涉及的層面和內容很多,知識點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次試卷能從字詞,句段,習作各個方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習慣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檢測。難易適中,基本覆蓋了本冊書的重點知識。
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體現在基礎知識上,如有拼音、字詞、同音字、形近字、成語等知識檢測。
2、過程與方法。語文的教學就是為了更好的閱讀和說話,離開了閱讀,語文就成了無本之木,于是閱讀中積累,閱讀中理解,閱讀中的運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本次二年級測評正是以閱讀為專項對學生進行了測評?芍^抓住了語文學習的要害。測評內容涵蓋了積累詞語、、概括、句子理解、故事理解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如題目都是以“我會……”來表述,充滿了人文關懷,減少了孩子的考試壓力。
總之,這次考試是能夠較為全面的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的一份優(yōu)秀試卷。
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1、第一、二題,我會拼:大部分孩子的拼讀能力都過關了,但對同音字的區(qū)分還不是很準確,例:“滿意”寫成了“滿易”,“安寧”寫成“安您”;在課本中出現較少的詞語抱有懷疑態(tài)度,沒拼讀完便開始動筆或直接用常用的詞語替代,如“安寧”寫成“安靜”“安全”;“蜜蜂”的“蜂”本課中并沒要求學生能寫,就出現了“蜜峰”“蜜豐”等,也有部分孩子已經掌握了,并寫出了正確答案。
2、第三題,我會比較字形組詞:大部分孩子都能區(qū)分清形近字,“涌”和“闊”屬于超綱,所以只有近百分之十幾的孩子能夠準確地組詞,大部分孩子都只有空著,或亂組一通,出現了“闊號”“闊詞”這樣的錯誤,少數孩子粗心,“拔”抄成了“撥”。
3、第四題,我會用加一加讓它們變成很多新字:大部分孩子都能準確地組字,但由于平時的練習形式都是固定的,就是由二十個部件組成十個字,不能重復使用,所以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會重復使用部首,造成組成的新字不夠數;還有一部分孩子根本就沒看清括號中的補充少組十個、,而只寫了幾個就不寫了。
4、我會查字典:大部分孩子都會掌握部首查字典查字的方法,但落實到書面上時,就往往忽視了“再查幾畫”和“共幾畫”的區(qū)別,或是粗心,數錯筆畫,造成失分。
5、我會選字填空:本小題完成很好,正確率達到90%以上。大部分孩子能準確地使用動詞填空。
6、我會填:完成較好,得分率達到80%以上還是同音字的混淆,把“春華秋實”寫成了“春華秋時”。
7、我會照樣子寫句子:只有一道題的正確率及低—“山野像_______”,看到這道題,我們同年段的老師都覺得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如果只照課本中的填寫“山野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面太窄,只是考孩子們是否掌握了課本知識,束縛了孩子們的想像力,不是考孩子們是否會寫比喻句了,如果改成用“像”寫句子會更恰當些。
8、記住了課文內容:這題中的第一小題完成較好,說明孩子們對課文很熟練,可要求寫出《山行》這首詩中寫秋天景色的詩句,有近一半的孩子默寫出了整首詩。
9、閱讀:這道題總分是23分,平均得分為16.75,第一小題的閱讀內容是課本中的片斷,所以閱讀后練習完成較好,大部分孩子都能準確地搭配詞語,數清自然段和句子,讀懂課文內容并完成簡單的練習。但第二小題的閱讀是課外閱讀,由于時間比較緊,閱讀練習要求學生找出近義詞和反義詞,學生找得倉促,還沒細讀完課文便寫下了詞語,也有部分孩子是不理解詞語,胡亂寫了了詞語便了事。另有后一小題“你還看到什么現象,也知道就要下雨了呢?”許多孩子還沒讀清題目,就匆忙答題,或是理解成“課文中提到什么現象表示要下雨了呢?”。在第二閱讀后的'練習失分較多。
10、看圖寫畫:大部分孩子都能看懂圖意并編出精彩的故事,有的孩子還會使用上學過的詞語,
三、對今后教學的反思
1、加強字詞的訓練,特別是多音字、形近字的區(qū)分。
2、課內閱讀效率要逐步提升
閱讀教學一定要緊緊抓住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要提倡整體感悟,抓住重點片斷和關鍵詞語,對課文的重點,要細細地讀,體會字里行間豐富的內涵。該丟的丟,該引的引,該講的講,該練的練,向40分鐘要質量,扎扎實實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3、課外閱讀要攻克難關
《課程標準》著重提出“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辈⑶以敿氁(guī)定了各個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以此來鞏固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為學生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提供載體。
四、對試卷的小提義
1、這次的試卷題型多,內容豐富,題量大,涉及面廣,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而言,要在六十分鐘內完成,有些困難,老師們反應,有小部分孩子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近一半的孩子完成了習題,卻沒有時間認真檢查。
2、閱讀題中的短文,好不要跨越試卷的前后面,而是集中在一面中,這樣方便孩子全篇的閱讀理解,也不會因要翻閱試卷而耽誤答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