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學(xué)一年級寓言故事
烏鴉和毒蛇:一對烏鴉住在大樹上。他們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很快活。大樹左邊有一條毒蛇,天熱時,他常常爬出洞乘涼。他看見烏鴉的巢不錯,就強(qiáng)占過去。毒蛇在烏鴉巢上整整住了一個夏季。夏天正是烏鴉產(chǎn)卵孵化小烏鴉的季節(jié),弄得烏鴉無家可歸,也產(chǎn)不了卵。到了秋天,天涼了,毒蛇溜走。烏鴉夫婦才回到自己家。想不到,第二年夏天,蛇又演了強(qiáng)占別人巢的丑劇。
一天,毒蛇正攀著樹枝,往烏鴉巢上爬,突然一只鷹俯沖下來,抓住了毒蛇,猛啄毒蛇的頭,撕破他的肉皮,又把它扔在地上。成群地螞蟻聞訊趕來,把毒蛇啃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架。
【篇二】小學(xué)一年級寓言故事
本領(lǐng)很高強(qiáng)的兄弟倆:在德國的一個小鎮(zhèn)上住著利達(dá)和海奈兄弟倆,他們非常勤勞、善良。但是他們的父親偷東西本領(lǐng)很是高強(qiáng),兄弟倆苦惱極了,絞盡腦汁想讓父親不再偷別人的東西,一起商量起來。
接著他們?nèi)フ腋赣H,對父親說我們能二次贏了父親,就讓他從此以后再也不去偷別人的東西。
父親聽了他們的提議,不思索地答應(yīng)了。心想:“這兩個小子,怎么可能是我的對手?”又接著說:“你們能拿到雞剛下的蛋,而又不讓母雞發(fā)現(xiàn)嗎?”
本以為可以難倒弟兄倆呢,沒想到聰明的兒子輕而易舉就成功了。
原來,他們在雞窩的底部開了個洞,雞蛋從洞里掉出來,于是他們接住雞蛋。
“我輸了。”父親悻悻地說,“好吧,你們從我這兒牽走拴著鈴鐺的羊!
父親說完騎到驢背上,手中牽著一只系了鈴鐺的山羊。他們悄悄地跟在父親的身后,等待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
當(dāng)父親正走神時,他們飛快地摘下山羊身上的鈴鐺,再把它系到驢的尾巴上,然后割斷系著山羊的繩子。他們牽走了山羊,卻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響。
當(dāng)父親回過神來,已經(jīng)太晚了!“哼,我竟然輸給了小孩子,不干了,再也不干了!”父親自言自語地說。
聽到父親的話,兄弟倆更開心了。從此以后,父親再也不偷別人的東西了,勤勞地勞動,快樂地生活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再厲害的人也會有輸?shù)臅r候,還是要腳踏實(shí)地。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要像故事中的兩個兒子一樣,在遇到難題時要勇于思考,不能退縮,勝利是屬于愛動腦子的人的。
【篇三】小學(xué)一年級寓言故事
不留余地的狼:有一天,狼發(fā)現(xiàn)山腳下有個洞,各種動物由此通過。狼非常高興,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獲各種獵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單等動物們來送死。
第一天,來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個可以逃生的小偏洞,從小洞倉皇逃竄了。狼氣急敗壞地堵上這個小洞,心想,再也不會功敗垂成了吧?
第二天,來了一只兔子。狼奮力追捕,結(jié)果,兔子從洞側(cè)面的更小一點(diǎn)的洞口逃生。于是,狼把類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這下萬無一失,別說羊、兔子,就連雞、鴨等小動物也跑不了。
第三天,來了一只松鼠。狼飛奔過去,追得松鼠上躥下跳。最終,松鼠從洞頂上的一個通道跑掉。狼非常氣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個山洞堵得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狼對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來了一只老虎。狼嚇壞了,拔腿就跑,老虎窮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來跑去,由于沒有出口,無法逃脫。最終,被老虎吃掉。
【篇四】小學(xué)一年級寓言故事
河流:大河在喀迪夏山谷里奔流。兩條小溪在谷里相遇了,他們相互對話。
一條溪說:“你是怎么來的,朋友,一路上怎么樣?”
另一條小溪回答道:“我來的`路上困難重重。磨坊的水車壞了,那位常把我從水道引進(jìn)他莊稼地的農(nóng)夫死了。我掙扎著和那些污物一起慢慢流著,他們無所事事,坐在太陽底下焙烤他們的懶隋。你一路上怎么樣,兄弟?”
另一條溪流回答道:“我走的路和你完全不同。我在香花和羞怯的柳樹間流下山來。男男女女用銀杯喝我的水,孩子們在我邊上拍打著他們玫瑰色的小腳。我的周圍一片歡笑,一片歌聲。你一路上這么不好實(shí)在大糟糕了。”
正在這時,大河以他嘹亮的聲音說道:“來吧,來吧!我們正流向大海。來吧!來吧!無需多說話。和我一起來吧。我們正流向大海。來吧!來吧!和我一起,你們將忘卻你們的流浪、憂郁或歡欣。來吧!來吧!當(dāng)我們到達(dá)母親——大海的心中,你我定將忘卻所有的來路!
【篇五】小學(xué)一年級寓言故事
戴甕帽的傻子:梁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癡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說:
“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說,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
兒子按父親的吩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說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柜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著的沒有打開,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著,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zhǔn)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里面擺放著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概就是帽子了,于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為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jìn)去了,結(jié)果什么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著“甕帽”外出,鼻子在里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里慌。然而,他以為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著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愿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后,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于是只好戴著帽子坐在家里,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來是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dāng)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zhí)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jié)果。